■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马扶坤 张善锐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黄河在暖阳的照射下与沿黄生态廊道美景相映,显得格外宏伟壮阔。位于黄河之畔的梁山县蓄积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不断谱写“经济强县、美丽梁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春伊始,在山东曙岳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件件物流运输装备专用部件已进入生产线。“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公路运输和港航装备制造基地园区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公司党支部书记薛朝华说。
专用汽车是梁山县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具备年产专用汽车35万辆的能力,产品辐射全国并出口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近年来,梁山县围绕专用汽车、教育服务、稀土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港航物流产业,构建“4+1”港产融合、“五业”协同发展格局,打造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梁山港作业区远远望去,满载货物的火车穿梭其中,一艘艘船舶在港口蜿蜒游弋,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梁山港于2021年实现了“公铁水”多式联运通航,串联了瓦日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是“西煤东输”和“北煤南运”的咽喉要地。多式联运极大地缓解了北煤南运的压力,使运输更加便捷,每年至少节省运输成本近10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哲介绍,梁山港目前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将发挥江北内河港口引领作用,依托国家“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优势,持续创新贸易新模式。
梁山县出版印刷产业园的经典印务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将教辅资料整理成册。梁山县连续四次举办中国(梁山)教育图书信息化产业发展大会,把梁山教育图书产业打造成梁山的亮眼名片。
“梁山教育服务产业经过30余年发展,相关企业发展到120余家,其中图书研发企业92家,发行120余个品牌,涵盖2万多种单品。”梁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刚介绍。在梁山,多种特色产业集群连珠成线,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用心用情提高民生温度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位于梁山县小路口镇的黄河新苑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书声。这所建在黄河滩区迁建社区的小学,总投资1.5亿元,配备高标准教学楼、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和来自全县的优秀师资。目前教学班37个,1606名滩区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梁山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工作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京师华宇高级中学、梁山县实验高级中学投入使用,17处乡镇小学教育资源完成整合。
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民生实事硕果累累,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一张张温暖答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群众。
“老人的骨头摔不得,以前我最害怕的就是上厕所,蹲不下、起不来,怕摔倒。现在好了,政府给我改造了卫生间,还在厕所安上了扶手,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家住韩岗镇辛集村的于庆芝感激地说。
适老化改造是近年来梁山县一直积极推行的一项民心工程,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简单的硬件设施“微”改造,例如卫生间、浴室地面防滑处理,配备洗澡椅、安装扶手等,解决老年人的大问题,切实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目前,全县共实施适老化改造480户,投入资金109.929万元。
创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梁山县着力塑造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农业“链主”企业,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让广大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和品质得到提高。
在韩岗镇韭菜交易市场,一捆捆绿油油的韭菜摆放整齐,正在等待装车。工人们一边分拣、打捆,一边谈论着收购价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梁山县结合韩岗镇多年来形成的韭菜种植传统,先后建设韭菜种植基地、韭菜分拣包装集散中心、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将散户韭菜集中进行分装交易,规范韭菜交易市场,推动了当地韭菜产业规范化发展。
馆驿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集合全镇优质资源,推进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建设高标准食用菌大棚上百个,打造集菌包培养、黑皮鸡枞菌种植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园。目前,产业园生产范围涵盖黑皮鸡枞菌、杏鲍菇、海鲜菇等多种食用菌产品,鸡枞菌等高端菌类产品的销量一度占据全国25%以上市场份额,鸡枞菌菌包远销全国10余个省份。
梁山县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指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黄河滩谷子、黄河滩西瓜、马营林果、韩垓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