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第02版:

兖州“公益集市”何以火出圈?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王洪玮 师琪 姜媛

3月4日,兖州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百姓舞台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近千名市民争相来赶“公益集市”。“这个‘公益集市’与普通集市不同,不但有说书唱戏的,还有理发、义诊、缝补衣服、用工招聘、‘长护险’推广,都是百姓身边的需求,我们既是文明实践的受益者,还能参与其中,践行雷锋精神,实现自身价值。”龙桥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军表示。

与全国一样,今年兖州区学雷锋月主题是“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该区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10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从31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到部门、单位、企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贴近群众做好文明实践,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尤其在“公益集市”上,龙桥街道自编自演的舞蹈、小品、相声、情景说唱,小蜜蜂义工协会的手语表演等20多个节目赢得市民的阵阵喝彩。济宁军分区第二干休所军医义诊、义剪美义务理发等40多个摊位前挤满了寻求服务的群众,“兖绣”“剪纸”等非遗摊位前更是引人驻足。

兖州“公益集市”何以火出圈?“两年前,我们就打造‘公益集市’文明实践项目品牌,从活动设计到效果呈现,自始至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有群众参与共享的文明实践才有生机显活力可持续。”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说。以“公益集市”为载体,链接公益组织、爱心商家等多方资源,多元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大家走出家门到活动现场,在活动和交流中增进感情,推动居民小区逐渐走向温情的“熟人社区”,让“陌邻”变“睦邻”。如今,去“公益集市”“赶大集”已成了兖州人的生活新时尚。“公益集市”为各方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发展治理的新格局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公益氛围。

更为惊喜的是,当天兖州区人社局、医保局、司法局、公安局、应急救援局等17支文明实践专业队伍也摆设了摊位。

“同志,金大丰还在扩大招工吗?俺是搞电气焊的,开春了就想在家门口就业,能照顾老人和家庭。”来自新驿镇高吴桥三村的郭先生在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摊位前咨询。

“有,除金大丰外,我们还带来本辖区内20多家企业600多个岗位的需求信息,想去青岛、滨州、上海、广州等外地就业的,我们也带来了招聘简章。总之,只要想干活,都能为你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兖州区就业服务中心科长张园园手举宣传单,一边招呼大家一边向群众推介。

“为啥电动车不能停放在单元楼层?一旦电池爆燃,灭火器都很难起作用,电动车一旦起火将给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用一个个火灾案例,让居民更加直观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居民听后纷纷表示:“还是要听专业人士的劝告,电动车不能在楼道内停放,万一出现问题就不是小事儿。”

在“公益集市”上,缝补衣服、车辆维修、图书玩具兑换摊位前,群众前来怀旧、找乡愁记忆的比较多。“这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看到这些老物件、传统手艺,就想起过去的岁月,通过这些摊位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近了邻居间的距离。”龙桥社区退休老干部龚老先生说。

“群众有所呼,我们必有所应,‘公益集市’来自群众,惠及群众,这是最生动、最有味、最受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我们将一直办下去。”张允锐说。

2024-03-0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3724.html 1 兖州“公益集市”何以火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