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08版:

做足“功课”开启新学期

嘉祥县实验小学演武校区学生聆听红色宣讲员讲解红色故事。

■本报记者 杨柳 本报通讯员 王培源

全面开展安全排查,制定中小学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准备各种形式的“开学第一课”……进入新学期,全市各中小学做足了“功课”,多措并举为学生们做好保障,开启“热辣滚烫”新学期。

加强检查监管

护航校园安全

大批学生回归校园,做好食品、消防、交通等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在开学前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校园安全检查,对校园内的消防设施、电线电路、操场看台等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维修,为顺利开学做足了准备。

“学校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在开学前对学校的饮用水进行了严格的水质检测。”据济宁市南池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委托了专业的水质检测机构,对学校内的所有饮用水源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饮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学生能够喝到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在关注学生校园安全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假期成长也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寒假期间,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班主任开展了两次线上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安排和心理健康状况。唐口中学则提前在家长群发布开学提醒,提醒家长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孩子逐渐调整作息,帮助孩子做好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

针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蒋浩然表示,全市中小学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双减”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制定教育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盲目增加教学难度、不切实际地增加教学容量、布置超量作业,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除高三年级外,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各类考试和测试。各县市区将开通监督举报渠道,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开学第一课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开学后的每一课怎么教?学校老师做足了“功课”。

“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学第一课’,已经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蒋浩然介绍,全市各中小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全环境立德树人、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五史”宣传教育、国防教育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以满腔斗志迎接崭新的学期。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开学第一天,迎来了驻守在喀喇昆仑山的战士。他们为孩子们讲授驻守边疆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从军保卫祖国疆土。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以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内容,开启了新学期。该学校的安全专题教育主要介绍校园欺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安全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班主任带领同学们学习了相关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金乡县实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中,班主任老师以国防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国防知识,了解我国国防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当前的国防形势,明确未来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社会规范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新学期,不仅是学生们的新起点,老师们也将开展新一阶段教学工作。在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召开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副校长杨恒奇从教学设计、实施课堂管理、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后辅导等角度为全体教师提升课堂效果、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提供了建议。“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学校也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努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杨恒奇说。

家校社携手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新学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加快提高我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济宁市教育局联合10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推动我市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3年,我市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建成1076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全市各中小学均完成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档案,累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633场、团体心理辅导1万多次,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了防线。组织开展秋季学期教师全员大家访,全市义务段学校5.8万余名教师走进95万名学生家中,搭建了家校沟通的“连心桥”,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今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将持续每学期开展1次全员心理筛查,建立完善“一人一档”学生心理档案和档案转接机制,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建立教育、网信、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机制,推动资源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筛查预警和转介干预、就医复学、突发事件处置善后等工作合力。同时,今年我市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市级专家库,定期开展案例研讨,根据各校需要参与指导严重心理危机个案处置。并将逐步构建医校协作机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市(县)心理健康中心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筛查干预等工作。

2024-03-0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3039.html 1 做足“功课”开启新学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