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03版: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打造地市级智能化绿色矿山“新样板”

■本报通讯员 马辉 田春雨 孙亚曼

当前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加快煤矿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装备重型化、智能化升级,成功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先进经验并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智能化工作面。同时有序推动“四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用工,为推动矿井安全稳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单班作业减少2人

创建“4305智能化工作面”见成效

随着一声令下,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济宁能源金桥煤矿4305智能化工作面的沉寂,只见操作人员缓缓按下集控中心控制台的启动按钮,搭载着硕大螺旋滚筒的采煤机稳步前行,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推溜、移架、收放护帮板等流程依次进行,通过皮带传输到地面。

“4305智能化工作面作为金桥煤矿四采区南翼第二个回采工作面,共布置了8台5G基站,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设备信息数据通过5G无线通信系统传输至顺槽控制中心和地面集控中心,剪掉了井下网络‘蜘蛛网’的‘辫子’,解决了移动装备的实时控制和管理难题。同时,通过5G+单轨吊无人驾驶,打造了一站式运输新模式,工作面单班运输作业人员较以往减少2人。”金桥煤矿科技中心负责人介绍。

自2021年以来,金桥煤矿累计投入智能化建设资金3.56亿元,统筹推进采掘机运通等7个专业60项智能化建设项目;围绕“自动化生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智能生产模式变革,相继建成了1310、1306、4303、4316、2303、4305等6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参与生产人数由16人减至7人,初步实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阶段性目标。

装备再升级

集团整体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2023年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总结大会上,济宁能源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上榜的煤矿企业,与全国各地的400余家煤矿企业同场角逐,最终金桥煤矿获得一等奖。两天后,在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举办的数字矿山融合发展提升本质安全研讨交流会上又传出好消息,金桥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中5G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应用案例成功入选,为本次入围的唯一地方煤矿案例。

金桥煤矿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济宁能源牢固树立安全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加大“四新”应用投入,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传统煤炭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基建深度融合,提升采掘、洗选效率,进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在济宁能源其他权属煤矿企业中,运河煤矿成功探索复采条件下的煤流系统配套,实现F1301工作面安全推采,应用远程可视化无极绳运输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在-725东三皮带巷、7318掘进工作面分别装备可视化远程操作的EBZ315硬岩掘进机、自移机尾、锂电单轨吊等设备,实现该工作面的掘进重装配套,掘进效率提高30%。

阳城煤矿创新引进了敞开式TBM盾构机,且总结提炼出在软岩破碎带条件下盾构机掘进“护顶、护帮、清刀盘、清渣、换步”五步工作法,掘进提质提效明显,实现月进尺470.18米,单日最高进尺22.2米,刷新了同类型矿井的历史纪录。此外,霄云煤矿首创完成12驱锂电池单轨吊在大倾角工作面支架整架运输安装先例,该方案解决了行业内95%以上的大倾角运输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济宁能源累计投入23亿元,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3个,9对矿井均建成了一级标准化矿井,且集团公司获评‘安全高效集团’称号,全部矿井均被评为安全高效矿井,创下地方煤矿获奖纪录。”济宁能源机电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推进,现代化矿山,早已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济宁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介绍,下一步,济宁能源将持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示范工程,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2024-03-01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2985.html 1 打造地市级智能化绿色矿山“新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