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段润曦
“顿顿热饭热菜,天天都能吃上肉,这日子美得很呢!”日前,坐在任城区唐口街道刘闫新村悦享小院的餐厅里,吃着白菜炖豆腐、炒莲菜,喝着热乎的南瓜玉米粥,72岁的村民闫大爷感慨地说。像闫大爷这样,暑往寒来一日三餐饭点前后,村里50多名70岁以上老人都会准时到村里的悦享小院幸福食堂打卡就餐。闫大爷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家,做一顿吃两三顿是常态。“很多时候,一个人真不想做饭,一做就多,倒掉可惜,所以经常吃剩饭。”闫大爷告诉记者。
73岁的刘俊连和老伴秦翠花说起幸福食堂深有感触,“现在住的、穿的、用的都很好,就操心每天三顿饭咋做、吃啥。自打村里建起了悦享小院,我和老伴可以天天在幸福食堂吃饭,村里提供的这个助餐服务,俺老两口举双手赞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刘闫新村筹资建设的村级悦享小院,内设幸福食堂、综合活动室、党建活动室、电视厅、洗衣房等功能区,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
“我眼睛不灵便,买菜做饭不方便,幸好村里有食堂,志愿者还会帮忙把饭菜送到家里……”村民马秀华对幸福食堂赞不绝口。除了每天到食堂集中用餐的50多名群众,针对居住较远的高龄、孤寡、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幸福食堂采取“集中照护+上门配送”模式,村里的网格员担任“送餐员”,提供免费送餐到家服务。在送餐的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其他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年人既暖胃又暖心。同时,借助村里的“信用超市”,积极开展信用+活动,在幸福食堂,志愿参加洗衣、洗菜、包水饺等活动增加相应积分,就餐费用由村乡贤会组织赞助,提升了村内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为了让老年人在茶余饭后感受更多幸福味道,刘闫新村以幸福食堂为契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为依托,以深化乡风文明创建成果为目标,春节前夕,该村组织开展了“接老人回家”、敬老孝亲典型选树、小年饺子宴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全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在刘闫新村,尊老爱老敬老等社会新风尚已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