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让“能干事”的“吃得开”
2月2日 《北京日报》 雨馨
背景:近日,有媒体梳理某落马官员违纪违法案例时提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要想进入其“朋友圈”,“会来事”是必备条件之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凭此技能与其“搭上线”、尝到了甜头,但最后也因此栽了跟头。
观点提要: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喜欢“会来事”的人,一些“会来事”者之所以能“吃得开”,归根结底是权力观错位。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器私用,把下属当“家仆”;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之上,以“亲疏远近”论英雄,当政治生态被这些所谓“潜规则”搞得乌烟瘴气,好人受气、老实人吃亏、“不会来事”的人被边缘化,就是一种必然。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破除“会来事”的歪风,关键是让“能干事”的人“吃得开”。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事是干部的职责和本分,也是价值所在。眼下,我们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为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健全了规范、完善了标尺。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当“看能力不看背景”成为共识,“感情投资”的歪门邪道自然会失去市场。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此过程中尤须发挥带头作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粗暴执法难树文明乡风
2月2日 《南方日报》 默达
背景:近日,贵州毕节一户人家办酒席,被工作人员往食物中强行撒盐,视频上传网络,有人质疑“执法粗暴”,有人批评“浪费粮食”,争议不断。后续情况通报显示,纠纷系“副镇长带领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劝阻,过程中沟通不畅”导致。
观点提要:工作人员执行规定,阻止大操大办,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于情,人家欢天喜地,你不撒红包撒盐粒,谁都会觉得不吉利;于理,采用暴力执法,哪怕打着移风易俗的旗号,也难逃侵犯公民权利的质疑。用浪费来制止“浪费”,用粗暴执法来治理“不文明”,显然是走入了误区。“好心办坏事”的背后,工作方法和态度有必要深入反思。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往往需要一个“拉扯”的过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经济因素与人情往来交织,在个体认知上常常体现出滞后性,需要秉持“人情味”进行管理。执法人员和群众不该是敌人,讲究力度的同时也应有温度。取缔某项习惯难免有“阵痛期”,而“伤口撒盐”不科学,反倒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公信力资源的浪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杜绝粗暴执法,放下对抗思维,才能将基层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树立起乡村文明新风尚。
维护食品安全要抽查更要追责
2月1日 《中国妇女报》 张西流
背景:2023年,市场监管系统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03.49万批次,不合格率2.72%,较去年下降0.14%,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然而,此前据媒体报道,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由此表明,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观点提要:食品安全问题,与生产、销售企业的道德和良知密不可分,也与消费者识别产品优劣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紧密相连,更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及社会监督关联很深。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不仅对违法企业“零容忍”,轻则停业整顿,重则予以取缔,并对企业法人进行法律制裁;而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可见,维护食品安全,要抽查更要追责。首先,应由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彻底打破“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管不好”的恶性循环,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强化食品安全考评,完善问责机制。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应追究地方党政领导责任,以此倒逼地方党委、政府及主要负责人履行食品安全责任。这种问责机制,对于牢固树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会产生积极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
加班“碎片”,权益不能“碎片”
2月2日 《广州日报》 庹亚男
背景: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碎片式工作”案例。案件中的公司经常在下班后组织开会、周末安排培训,频繁“碎片式工作”却没有劳动报酬。最终,法院支持了申请人的合理诉求,判决公司支付加班工资。
观点提要:休息时间“碎片式”工作算不算加班?毫无疑问,这一判决是从司法实践层面对“碎片式加班”予以认定,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我们的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繁重任务,需要加班处理,这种现象也并非不能理解。那为何提起加班,很多人总是“摇头”居多?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权益保护没做到位。比如“碎片式加班”,看起来不属于长时间加班,但实际上却大量挤占劳动者的休息时间,本质上就是“隐形”加班。它模糊了员工工作和生活界限,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过分的是,有的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规避发放加班费,劳动者“身心俱疲”还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谁听了不反感?虽然加班无可厚非,但前提必须明确,那就是用人单位应该、也必须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正所谓“工作可爱了,生活才能更加可爱”,用人单位尽可能明确哪些行为属于挤占劳动者休息时间、哪些情况应该支付加班报酬,跟进制定加班规则,做好认定工作和权益保障,才能让员工工作更加顺心。 (集纳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