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9日
第01版:

仲裁为民解忧 高效调解暖心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孔晓斌

一起金额不大的合同纠纷,让友好合作且相邻不远的两家公司几近反目。

起因是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了一批建筑材料,完工不久意外发生火灾,虽然火势及时扑灭,乙公司却心生疑虑,怀疑甲公司的材料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以此为由拒不支付甲公司货款。双方多次交涉,却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尤其是乙公司,坚决要通过法律途径讨一个说法。甲乙双方来到济宁仲裁委申请仲裁,济宁仲裁委立即选派专业仲裁调解员化解纠纷。

仲裁调解员了解双方诉求后,从现有证据和法律实务出发,对案件进行深入地剖析,虽然案涉金额不高,但肯定要进入鉴定环节,鉴定势必会大量破坏当前已完工的建筑,极大增加双方成本,大概率面临“双输”局面。通过援引案例,对双方诉求反复论证调解,乙公司终于放下执念,最终甲、乙两家公司各退一步,顺利达成和解。

这一起调解成功的案例仅仅只是济宁仲裁委员会坚持调解优先、息诉止纷的一个缩影。

作为济宁地区唯一的民商事仲裁机构,济宁仲裁委员会秉承“公正、和谐、诚信、高效”的价值理念,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仲裁服务机制,努力提升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近年来,年平均受理案件数在1000件左右,办案数量、质量持续稳步发展。

为了将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济宁仲裁办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诉裁对接 推进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仲裁调解团队入驻线上线下调解平台,两级人民法院向仲裁调解团队推送案件委托开展诉前调解,诉裁对接工作运转良好,有效缓解法院办案压力。同时,创新开展调解服务温馨工程,建立“仲裁+调解”服务标准体系,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止纠纷于未发,解纠纷于萌芽,高效化解社会矛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仲裁力量。

“济宁仲裁有众多高水平仲裁员,每年大量处置经济类纠纷,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更多企业和群众化解纠纷。”济宁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震介绍,济宁仲裁委新增聘一批来自省外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及高校的高素质仲裁员,总数达到555名,涵盖法律、金融、建设工程、房地产、知识产权等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依托各大法律服务机构和商协会,建立了16支仲裁调解员团队,遴选了105名仲裁员开展仲裁调解,新建了汶上、微山两家仲裁分院。广大仲裁调解员深入商会、企业、社区走访,累计开展122场公益法治服务活动,主动调处化解纠纷,提出专业建议,依法保障当事双方合法权益,推动各类经济纠纷妥善化解。

优质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的土壤。济宁仲裁办持续推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从企业需求出发,多渠道高标准满足企业法律需求,让企业省心省力。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金融仲裁座谈会,交流讨论金融仲裁工作经验做法,分析当前金融纠纷化解的实际情况,全市27家银行参加,会后又组织到各银行开展了“一对一”走访,实地了解各银行的仲裁法律需求。联合市工商联印发《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八条措施》,召开“商会+仲裁”调解工作培训座谈会,邀请26家商会协会走进仲裁、了解仲裁。

“作为一种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专业性、保密性、和谐性等诸多特点,但目前仍然较为小众,济宁仲裁办通过开展调解服务温馨工程,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搭建了一条与仲裁制度接触的渠道。”李震表示,今后将充分调动法律资源,继续开展广泛的法律公益活动,服务好企业,建立常态化“仲企”联系服务机制,开展送法问需、沙龙讲座、法治培训等交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法治难题。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把仲裁服务延伸到乡村、街道、社区,帮助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经济纠纷,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开创仲裁事业新局面。

2024-01-2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0698.html 1 仲裁为民解忧 高效调解暖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