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春节期间,各类节庆、民俗、娱乐活动增多,用火用电用气随之增加,且冬季天干物燥,火灾风险加大。在喜庆祥和的日子里,广大市民群众如何防止火灾发生?突遇火灾如何科学正确地逃生?如何有效预防农村火灾?针对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济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
“生活中很多火灾,都是我们不注意小细节引起的,一个小火星就可点燃整个房屋,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威胁生命。”谈及家庭常见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济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定期检查家中的电磁炉、电热毯、电熨斗等常用电器,避免因线路老化、经常搬运导致电线受损而引发火灾。不要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燃放烟花爆竹时,选择安全场所,掌握正确燃放方法,及时检查清理现场。冬季烤火取暖严禁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品,取暖用品不要用来烘烤衣物。一旦发现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打开门窗,不要触动电器开关、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清理楼道和阳台杂物,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不可堵塞、占用小区消防车通道。
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极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容小觑。市民在进入公共娱乐场所后,要先环顾四周,了解地形,寻找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的防火门,并记住其所在位置,切记在非吸烟场所坚决不要吸烟。如果在公共娱乐场所突遇火灾,面对烈火与浓烟,市民该如何科学正确地逃生?济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要保持冷静和镇定,按照疏散指示寻找疏散出口,选择逃生通道,不要乘坐电梯。遇到浓烟时,尽量低姿前进,商场内的衣服、毛巾等织物可以用来防烟,绳索、床单、窗帘、消防水带、电缆线等可做成逃生工具帮助自己滑至地面或者较低楼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等可用来避免烧伤或者被坠落物体砸伤。疏散过程中,要注意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如果带着孩子,要背着或者抱着孩子进行疏散。
农村防火安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现在,农村大部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还很淡薄,再加上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易燃物、可燃物又多,一旦发生火灾,逃生和救援工作就会非常困难。”济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类消防隐患,我们呼吁广大群众,一定要全面清理房屋前后的可燃杂物,稻草等易燃物禁止在村内、居民房屋附近堆放,严禁在野外燃烧稻草。用柴火做饭时,注意远离灶台,做完饭后应及时检查柴堆周围是否遗留火种。不要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抽烟,更不要在疲劳状态或喝酒以后抽烟,以防烟头掉落在可燃物上引发火灾事故,干草地、草堆附近禁止乱扔烟头。教育儿童不玩火,家中打火机和火柴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济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在欢度佳节的同时,要时刻牢记消防安全,加强火灾防范意识,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应当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以度过安乐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