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福海
1月18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临近期末和年关,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校园里,师生也开始忙碌起来:挂灯笼,张贴字画……一番操作,拉开了“忙年”的序幕,也酝酿起了迎新春的喜乐气氛,让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年味。
一大早,小学生们身穿节日盛装,头戴各式各样的头饰饰品,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非遗文化长廊。看到长廊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还有剪纸和书画作品,“过年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学校不仅用同学们平日在校本课程上的书画作品装扮了校园,而且还为你们设计了游园闯关活动,大家在闯关活动中好好表现,争取多得几颗‘小星星’。”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游园闯关活动现场,为学生鼓劲加油。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构建七彩少年“嵌入式”教育评价体系,在学习或日常表现、文体活动中,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将七种不同颜色的“小星星”分别奖励给程度不同的学生。
玉兔呈祥辞旧岁,金龙献瑞迎新春。由老师们精心制作的“龙”栩栩如生,被设计成拱形门,象征着即将进入龙年。今年是龙年,学校将龙元素融入闯关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龙文化,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开设的古琴吟诵很受学生喜欢。“古琴和吟诵一直是许多古代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像古人一样抚琴、吟诗 ,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负责古琴吟诵教学的音乐教师高可欣介绍说。
锣鼓敲起来,快板打起来。在“才艺表演”活动现场,小学生左手持小板,右手持大板,在尽情地表演于派山东快书:“说兖州,唱兖州,兖州历史写春秋,大禹定鼎开天地,九州福地是兖州……”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省临清、济宁、兖州一带,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了“竹韵妙语—山东快书”课程。学生表演的《说唱兖州》将兖州的悠久历史、英雄人物展现于作品中。学生们通过表演作品,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为喜迎佳节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穿梭于非遗文化长廊,鲁绣、布贴画、剪纸等作品展览区,一件件作品精致而有创意,不仅融入了“龙”元素,还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让学生在欢庆新春喜迎佳节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校本课程的成果体现,却并不仅限于此。“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在“戏曲”班级,小学生们正在表演戏曲《梨花颂》,学生们唱腔字正腔圆,表演声情并茂,不时赢得师生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将活动推向高潮。
据了解,学校将校本课程学习成果展示展演融入迎新春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巩固非遗文化和校本课程学习成果,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活跃了学生学习生活,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也为师生工作和学习增添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