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王静
“开挖后一定修复好,我支付200元补偿费用。”“修复好就行,200块钱绝不能要。”……这是近期发生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江庙村调解室的一幕。前段时间,村民江某甲因其隔墙邻居江某乙阻挠其维修自家供水管道,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村里的干部知道这件事后,便喊来了村民议事会的成员和矛盾双方部分亲戚,大家坐在一起通过相互调解、讲清道理,没多久双方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自觉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邻里之间相亲相爱,关系融洽;新事新办,丧事简办……”走进江庙村,在进村处最醒目的地方张贴着大大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倡导文明行为、引导村风民风等方面内容,成为该村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江庙村还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办理的程序和标准,在简化办理流程,对随礼的金额、宴席规格划定范围的同时,全程监督婚丧办事流程,防止出现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情况。
现如今的江庙村,村容村貌整洁靓丽,村民邻里和睦互助,村里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广场等阵地,组织群众参与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教育引导作用,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