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鑫阳)近年来,兖州区发挥金融企业集聚优势,强化“红色党建+金融辅导”联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三大任务”,狠抓联盟共建、平台建设、进企服务、金融体检四大重点,更好聚合力、增活力、提效力、强内力,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联盟共建,推动金融辅导“聚合力”。坚持党管金融不动摇,整合辖区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组织的金融资源,成立红色金融党建联盟,联合区人民银行兖州支行、济宁银保监分局兖州监管组等9家理事单位,组织19家银行机构、2家保险公司、1家证券公司、2家地方金融组织,通过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组团强化金融要素协作联动。开展金融支持人才企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专题对接活动,组织金融讲堂、企业家沙龙、金融夜校等特色党建共建活动,促进党建和金融业务高度融合,不断扩大“红色金融+金融辅导”品牌影响力和辐射效应。2023年底,全区贷款余额546.56亿元,较年初新增81.53亿元,增幅17.53%。“三项机制”协调联动。健全联席会议、双月轮值、协作共商等“三项机制”,成员单位分享基层党建、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规划相互衔接、信息相互沟通、工作相互信任、发展相互支持”的合作共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实现共商共议、合作共赢。启动“红色金融进万家助企惠民促发展”主题活动,分镇街召开专项启动和业务培训会议,梳理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各类主体融资需求,组织银行逐户对接,完成全区497个村庄的“无感授信”工作,有效授信覆盖面58.02%,授信约12.14万户。
抓平台建设,推动金融辅导“增活力”。充分发挥镇街金融办公室、银行网点金融“哨点”作用,定期对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进行摸排梳理,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对融资需求汇总分析后,行使“吹哨人”职责,将企业融资需求推送至区内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和线索进行梳理、研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专人跟踪落实,并将工作情况和办理进度及时反馈至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实行销号管理,切实做到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说清。开展政策金融、重点项目、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政策宣讲会,邀请金融专家下企业授课,创新利用金融服务三走进、金融大集、金融面对面、产业链产融对接、“亲清会客厅”专题座谈、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交流、“助企远航”金融信贷政策专题宣讲等载体,助推政策直达和资金落地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融资工作人员懂政策、用政策能力。
抓进企服务,推动金融辅导“提效力”。围绕攀登企业、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普惠主体融资需求,以金融机构业务骨干为主体,组建“金融挂职副镇长”“金融辅导队”两支金融服务团队,通过梳理省市重点项目库、全区造纸包装、橡胶化工、高端装备和健康食品等主要产业企业需求,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明确主办银行,融入走访服务体系,“一企一档”提供定制化、精细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扩充金融辅导队伍。2023年,新增辅导企业25家,总数达到195家。针对企业融资存在的银企信息不对称、政策措施不精准、服务保障不及时等问题,建立“三位一体”的链金融服务模式,每条产业链配备“一个政策包、一个链长行、一场洽谈会”,带领金融机构走进企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开展“送金融政策、送信贷产品、送金融知识”活动,一企一策制定融资服务方案,实现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融资由“企业来办”向“上门帮办”转变,服务由“流水作业”向“私人定制”转变。持续开展上市挂牌辅导培训,梯次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分行业、分板块、分梯队的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夯实后备企业基础。重点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生产经营、银行债务等方面难题,助力企业克难解困,缩短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周期,推动重点后备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抓金融体检,推动金融辅导“强内力”。对全区消费场景、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民营企业进行梳理,选取771家重点行业企业、攀登企业、中小微企业列为“体检”企业名单。通过对“种子”“幼苗”“准四上”和“四上”企业以及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不同类型主体制定差异化量化指标,对企业四方面能力10个相关指标赋分,精准画像,确定“健康”“亚健康”“轻症”“急症”等企业梯队。结合体检结果,开展一对一辅导,打造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对“健康”企业探索建立投贷联动机制,根据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基金、创投等股权投资,并积极对接券商等35家中介机构,适时启动对接资本市场工作;对“亚健康”及以下企业,根据体检结果,精确识别梗阻,精准靶向施治,采取“一企一策”原则实施治疗。截至目前,已通过知识产权、碳排放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新模式支持企业4.41亿元;通过银担合作支持企业17.34亿元;通过基金支持企业8000万元。引导企业入驻线上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根据自身融资需求线上了解信贷产品、提出融资申请,平台根据汇集大数据局数据、其他政府部门数据、企业补充数据等,形成企业“智慧”画像报告,并将报告结论和相应的金融机构的服务进行匹配,自动推送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查看企业基本信息、融资需求、画像报告,综合判断、线上对接,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截至目前,平台入驻金融服务机构20余家、上线金融产品7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