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向后方或突至椎管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以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和)麻木,跛行(不能行走),腰椎活动受限的症状。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患肢发凉,严重者引起受累神经支配肌的肋力较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典型临床症状。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能引起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疾病很多,比如脊柱肿瘤、腰椎结核、化脓性骨柱炎、股骨头坏死、下肢动静脉血栓、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等。是需要根据病因病史、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肝肾虚,气血不能正常温煦、滋养骨髓筋脉,或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阻止气血运行,或跌打损伤,致气滞血瘀、遏阻气血、出现“不通则痛”。失治误治、病延日久,则气血俱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愈,出现“不荣则痛”。
芒针治疗:取大肠俞、气海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0.35mm×(75-200)mm一次性无菌芒针,均进行深刺,以针感向下肢放射、患侧下肢有明显酸胀麻感为宜。再施以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
腹针治疗:芒针治疗完毕后,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暴露。取中脘、气海、关元、水分等穴位,腰痛为主者加气穴、四海穴;合并下肢疼痛者加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20-25mm,行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可以疏通机体深层的血脉、经络,善刺“深邪远裨”。因此运用芒针深刺,可使针感直达病所。《针灸大成》云:“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至病所。”芒针治疗所选穴位中,大肠俞为足太阳经脉气所发,为通利腰膝之效穴;气海俞调补气血;秩边、环跳活血通络;委中为膀胱经之合穴,缓急止痛。诸穴配伍可使气行血通、阴阳平衡、经络通畅,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腹针以“神阙布气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经穴及病变靶点相关的腧穴防治疾病。运用腹针可以直接调节经络气血,同时还可以调整相关脏腑经脉,使之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选用任脉经穴中脘、气海、关元、水分等穴,可以在调节任脉的同时,调理腰背部的督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具有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体元气、调节阳阴真气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可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肌肉痉挛,并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的目的。
芒针和腹针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兼顾,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痛苦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