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第04版:

街长,为和美乡村“植入”幸福基因

我愿为乡亲服务

我很有荣誉感

聘任仪式

每月例会

入户辅导

帮老人连线亲友

陪老人聊天

谁的街道谁负责

巡街

整治环境

西侯冢庄自然村俯瞰

街头交流

写民情日记

■本报记者 刘项清 通讯员 包庆淼 刘浩然 柏杨 金鑫 摄影报道

街长,看似一个官称,却是志愿者的角色。泗水县中册镇西侯村的8位街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弹奏出一个个悦耳的音符,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担当和作为,给街长赋予了时代内涵,让街长这个词语,既有温度,又有厚度。

西侯村,北枕西侯幽谷风景区,南蹬美丽的泗河,全村319户、1058人。数十年来,该村沐浴着改革春风,统筹各方资源,勠力振兴乡村,基础设施硬而亮,产业发展实而活,村民生活富而美,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迎着冬日的阳光,穿行西侯村的大街小巷,体验乡村之美,别有一番滋味。乡亲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一副知足而的样子,年长的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让到家中喝茶。此情,此景,温馨暖人。心底,蓦然生起对乡村生活的一种向往。不禁感慨:在城市,对面无缘“不说话”。在乡村,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情感,单纯,简单。

三年前,西侯村在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中,将全村划定8条街,推选出8名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的村民出任街长,推行街长制。从此,身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的街长,成为西侯村别致的风景线。时常见到“红马甲”,走街串户,扶老携幼,济贫帮困,扫街除草,调解纠纷,收集民意。街长为村支“两委”与村民之间搭起了“连心桥”,大事小情沟通无障碍。

“为乡亲服务!”是8位街长的共同心愿和约定。每位街长对本街的三四十户乡邻,知之,关之,爱之。好事一桩桩,实事一件件,乡亲们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乡亲们认为,街长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一招鲜,吃遍天。街长制就是西侯村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法宝。西侯村成为无刑事案件、无信访案件、无治安案件的“三无”村,为中册镇探索社会治理提供了样板和范例,也为泗水县打造“我是你的眼”“孝老敬亲饺子宴”“老贾说事”“板凳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品牌注入了新的力量。

西侯村的街长制,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彰显“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街长的脚印,印在大街小巷里,街长的暖心事,装在乡亲们的心里。

街长,为和美乡村“植入”了幸福基因。

2024-01-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0298.html 1 街长,为和美乡村“植入”幸福基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