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今年我不能赶到千里之外的故乡阖家大团圆,而是一家4口就地过年。4口人的小团圆,也不影响我们过年的喜悦与期待。
已到年根,大街小巷的所有角落都被年味浸润着,街头的各色灯饰流光溢彩,行道树打扮得花枝招展,饭店门口的红灯笼欢快飘荡,商场超市挂满中国结和拉花,店铺地摊的对联福字精致华美……满眼的红,满眼的金,满眼的彩,满眼的迎春纳福,满眼的喜庆吉祥。
人人兴冲冲地忙年。早市上,摊主们红光满面卖力吆喝,人们侧身缩肚从摩肩接踵的人缝挤过去,挑选天南海北、应有尽有的食材;超市里,货架高垒,人影幢幢,每一辆购物车里都满满当当,载着琳琅满目喜庆红装的年货;商场里,促销满减的广播声循环播放,每一名服务员都热情有礼,每一位消费者都慷慨大方。
我一向是很注重仪式感的,元宵节包汤圆炸元宵,端午节泡糯米包粽子,中秋节用模具做月饼……各种传统佳节,带着女儿一起做传统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有无限的动力,无穷的快乐,更何况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呢。必须全力以赴,不负女儿期待。
年夜饭是过年仪式感的重头戏,菜单主要征询两个女儿的愿望而定。要准备一份十几道菜的年夜大餐,还是比较考验主厨功力的,统筹、刀工、速度、搭配、厨艺、审美等等。
不同的菜,改刀难度不同,烹饪方法不同,所需时间不同;得有荤有素,有凉有热,有腻有爽,有菜有汤;有的要提前解冻,有的要腌制入味,有的要炖煮多时。主厨还要同时照顾好几口锅,兼顾每一个人的口味,考虑各种食材的美好寓意……
当今时代,讲究吃得健康、吃得艺术、吃得美观,年夜饭除了考验烹饪功力,也考验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摄影水平。我早早就在小视频里学习创意菜谱、排盘艺术:金针菇穿进红辣椒段,做成鞭炮齐鸣;茄子切片而不切断,塞进肉馅做成灯笼;西蓝花摆成枝冠葱茏的大树……力求每一道菜都色香味形俱全,而且别致新颖,赏心悦目。然后精心摆放,找好最佳角度拍摄。毕竟,在朋友圈竞争激烈的晒年夜饭大赛上,我也得争一席之地啊。
虽然4口小家过年,但从小母亲教给我的规矩是,年夜饭的菜一定要做双数,10道、12道、16道或18道,餐椅碗筷也一定要摆双数。除夕夜所有房间的灯都要彻夜亮着,整个家里到处灯火通明,这也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传统。
想想,暮色四合,菜上齐了,姐姐带着妹妹开始收拾桌子,摆放椅子,洗水果,倒饮料,配合爸爸到门外贴春联,挂灯笼。坐在饭桌前,看着两个女儿簇拥在身边,像刚出窝的黄嘴小燕般叽叽喳喳,说说笑笑,跃跃动筷,我忙碌一天的辛劳消弭无形。4口小家的年夜饭,一样欢天喜地,欢呼雀跃,欢声笑语。
再想想,我家靠近城市外环,吃完年夜饭,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夜色无比绚烂。拉开客厅窗帘,窗外夜色沉沉,窗户玻璃就像巨大的电子幕布,上映五光十色,年节声响。年的气氛是那么足,浓得让人心里的幸福感要溢出来。
等夜色渐深了,小家团坐,视频拜年,守岁话春。故乡亲人哪怕相距千里,仍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向往。
今年,就地过年小团圆,城市的万家灯火中,举国的喜庆气氛中,我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