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茜茜 本报通讯员 王贵春
“现在的市场宽敞干净,菜品丰富新鲜,今天特意来买蔬菜和肉,孩子们马上放假了,家常美味准备起来。”近日,家住任城区针织小区的张阿姨来到新红星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后的市场让她眼前一亮,“不仅摊位环境干净整洁,市场里的快检室也更加规范,我们来这里买菜安全又舒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年,我市将创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经组织申报、自查整改、规范提升、评估验收和网站公示等程序,我市创建了14家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提档升级,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又多了一层保障。
1月19日上午,鱼台贯通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的检测员梁国凤正在市场内随机抽取检测样品。检测样品外观新鲜、无腐败霉烂。每抽取一份样品,她都会在上面贴上标签,写好摊位编号,随后按照检测步骤,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测。在快检室里,梁国凤只需将蔬菜取样,添加试剂,置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上,不到15分钟,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就可以检测出来。梁国凤每天按抽样计划对摊位在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把结果上传至山东省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管理平台。像这样的检测,全市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的检测员们,每天在市场交易高峰前进行,他们对快检初检结果表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开展快检复检。检测结果判定为不合格的,要求商户立即下架。
据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郑繁强介绍,去年我市升级改造快检实验室14个,培训考核快检人员30人次,累计快检14.07万批,快检量同比增长39.5%,检出不合格产品41批。通过开展进货查验专项整治行动,交易时段监管人员实时监督,指导市场入市查验落实到位,去年下达责令整改338家、立案查处60家。市市场监管局先后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政协委员专项监督,接受市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并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新闻媒体等平台对创建情况进行宣传公示,形成“培训先行、全程辅导、跟踪回访、民主监督”的工作闭环,督促规范化市场持续保持创建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我市抓实培训,提升主体对标意识。召开推进会培训市、县、所三级监管人员225人、市场管理人员67人,解读创建标准,确保主体知标准、清要求。立足“标准化”提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市场开办者责任落实、入场销售者责任落实和快检室建设运行三项“济宁标准”。指导督促市场开办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