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我唱起或是听到这首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就涌在我的心头。我,真的像共和国这片汪洋大海里的浪花一朵,以大海为依托。
我于1971年6月出生于鲁西南太平镇一个叫做中行村的小村庄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是很贫穷的,那时候,我们兄妹四人,加上父母和奶奶,只依靠我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在生产队里出劳力挣工分为生。平时吃的全是地瓜干和玉米面以及高粱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平时吃不饱,第二天早上我就饿得哇哇直哭。我妈只好在头天做晚饭的时候,把两块地瓜放进做饭的炉灰里面,第二天早上,炉灰里的地瓜烧熟了,还是热的。我在被窝里就可以吃上热地瓜。特别是冬天,那两块地瓜既管饱又管暖,我甜甜地吃完,再去上学,一路上也不觉得冷了。
那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除非到过年,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馍和有肉的水饺。我们一家七口人,母亲除了要去队里劳动之外,还要为我们一家人做一日三餐,辛劳的程度可想而知。虽然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没有影响我的学习。那时候,我们班里40名学生,我的成绩始终处于前三名。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都能从学校领回一张令父母骄傲的三好学生奖状。我母亲用面打好浆糊,给我贴在家里堂屋的北墙上,来我家串门的人看到我得了那么多的奖状,就说我,将来这孩子一定会有大出息的。我父母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后来,村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到农户,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种地了。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高产种什么。我父亲是大队的会计,更是种地的行家,他不但种的地好,而且率先知道种挣钱的农作物。比如,西瓜、西红柿、甜瓜、香瓜、葡萄、豆角、土豆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也保证了我上学的经济来源。就这样,我于1984年顺利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一中这所高中。当年的暑假,我从毕业的初中拿回高中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父母高兴地热泪直流。他俩说,咱家可能要出个大学生了。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高中毕业后考上大学来报答我的父母。
上了高中后,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城里的学生,但我的成绩却是班里名列前茅的。有时学习太紧张,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去我的学校送吃的,每次望着父亲的背影,陡增了我努力学习的力量源泉。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当邮递员把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的时候,我们整个小村庄沸腾了。因为我是那几年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我父亲高兴地宴请了村里的支部书记等大队干部们,还买了喜糖分发给来我家祝贺的人。我父亲说,多亏党的政策好,农家娃才能考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矿山中学任教。那些年里教师挣钱少,工作辛苦,但我执着于我的语文教学。那时候,矿上给职工发福利,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都要发米、面、油、肉等东西。我把这些东西拿回老家过年,引来村民们无限的羡慕。特别是还发煤炭,冬天我家可以取暖,这是很多农村家庭无法企及的,好多村民都来我家取暖。我父母听到村民们的感叹:“还是供学生上学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地位的提高,我也驶入了教育的快车道。由于我的努力和创新,我先后被评为地区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并于两年前以高分晋升为高级教师,工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今,我和爱人除了矿上的房子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六年前买了小汽车。
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盛了,个人的小家才会幸福安稳。我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我想深切地对我亲爱的祖国说:“祖国,我爱你!你就是我的依靠依托,我和你一刻也不能分割。我要把我的一切奉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