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8日
第04版: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乘势而上 聚势而强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

聚势而强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孙道如 文旭

这一年,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带头实干,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动力更加强劲;这一年,医院新院区高标准建设完成,于2023年11月8日顺利全面启用,并创新引进“医疗街”等服务模式,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这一年,医院下大功夫开展惠民医疗活动,优化就医服务流程,强化对外合作学习和交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和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023年是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院上下紧紧围绕“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精细治院”的总体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医院发展建设,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新的飞跃,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推进,努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推动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笃行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通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年活动,组织各党支部对照党内法规开展问题查摆、整改提升。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系统开展党员学习教育,2023年开展专题学习12次,分期对中心180余名党员进行集中培训。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严格依照党委议事规则,明确决策事项和范围,切实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党务、院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前培育党建品牌5个,被评为市卫健系统党建品牌1个。第五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2023年,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名;被市卫生健康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优秀共产党员”6名。

压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全院上下深刻认识抓好新征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聚焦重点领域,重拳纠治“四风”问题,筑牢党员干部廉洁意识。

新院区投入使用 托起百姓“健康梦”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新院区项目是济宁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项目之一,建设标准高、施工工期短。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创新推行“三早”“三勤”“两严”模式,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精准管理,确保始终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自项目开工以来,多次夺得市重点项目进度目标“流动红旗”。新院区项目于2023年8月17日整体完工,2023年11月8日顺利全面启用。建设全过程对质量安全严格把关,较好地实现了项目建设“快、好、省”。

医院对标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奋力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5.81万平方米,设有国内领先的复合手术室、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镜中心、血透中心、实景培训中心等,规划床位900张。配置临床治疗、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设备6大类、203个品目、1336台(套)。设置了世界一流的复合手术室,配有西门子滑轨CT和大型DSA等高端仪器设备,医学影像中心、内镜中心以及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均已正式启用。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立足医院发展实际,为方便群众就医便捷高效,创新引进“医疗街”服务模式,全长450米的医疗街贯通整个门诊病房综合楼体,门诊大厅位于医疗街的中间位置,向东为综合诊疗和健康体检区,向西为检查检验区、急诊区和感染性疾病诊疗区,不仅保障了不同疾病患者间相对独立的诊疗环境,更兼顾到了患者的隐私与安全。两侧分别设置的多种功能区,辅以自助挂号、收款、检查结果打印一体机合理布局使用,实现了就诊、收费、检查、治疗、入院办理等事项一站式解决。以新院区为中心深入基层,发挥医疗辐射作用,大力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入户宣传等各种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义诊活动24次,大型健康宣教4场,受益人数达8300多人。

积极开展惠民系列活动。以新院区启用为契机,大力开展惠民医疗活动,推行全民免费体检活动,设置每周二为“惠民日”,常态化开展基层医疗人员健康查体,多措并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23年度,门诊减免金额237.55万元。

优化就医服务流程,全面推行“门诊一日挂号,复诊三日免费”,群众可以凭借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诊。多项医疗检验项目已实现全省范围结果互认。“一站式”服务站提供健康服务及政策咨询,为特殊人群提供陪诊帮扶、轮椅、饮用水、老花镜、中药煎剂快递送药到家等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全时段病历复印服务。落实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制度,并公开药品价格和收费标准。

不断完善预约诊疗服务。群众可通过健康济宁服务号、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预约,门诊分时段预约精确至30分钟,开设门诊日间输液室,包括输液、肌肉注射、雾化吸入等多样化诊疗,全方位服务周边百姓,2023年门诊总服务人数15万人次,接诊人数8.8万余人,处理卫生应急事件20余次。

医疗技术快提高 智慧服务更贴心

倡导并创新实施“强基固本,建峰竖标,创新开拓”计划,实现了医院学科跨越式新发展。强基固本,健全基础学科。健全综合支撑的基础学科,根据医院学科发展规划,新建、设立急诊科、骨外科、心内科等10余个学科,跟进人才引进和设备设施配置,构建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峰竖标,强化特色专科。遴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等数个特色专业重点打造,派遣人员对接知名专家团队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全院临床重点学科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创新开拓,发展全新业务。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医疗康复、医养结合、“老年康复科”等新业务情况,合理规划布局老院区,实现医院多层次、多方向发展。多措并举,引进培育新技术。借助新院区启用和学科布局,新设立名医工作室8个,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10余名,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实现了对危重病人的熟练救治,气管插管、围呼吸机护理等一系列重症救治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引进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学疗法)、锐扶刀、腹腔镜盆腔包块切除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TCT、HPV)等多项新技术和检验检测新项目,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强化对外合作学习和交流。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正快速推进与北京地坛医院以及301医院专家团队的合作。柔性引进卢洪洲教授(长江学者)、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张永杰教授团队进行协助指导,设立张永杰、宋言峥、李勇、王磊、姜淑娟、崔松等国内知名专家名医工作室。加入国家级和省级业务学术平台,提高医院业务水平。加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联盟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网络实验室、山东省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设立“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多学科诊疗济宁分中心”。加强学术交流,成功举办济宁市传染病专科建设与发展培训班、济宁市肝病MDT学术论坛、济宁市可视化技术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研讨班等。

不断强化措施,持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制度,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加强“三基”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全年组织考核、培训共33次。开展培训、疑难问题讨论、技能操作、案例竞赛等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有计划选送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持续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2023年度,医护人员分别获得山东省护理学会颁发的“山东优秀护士”称号、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济宁市最美健康卫士”等荣誉。全力抓好病案质控。严格遵守住院病历窗口制度,为病人做好服务,全年做到病案管理零失误。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创建要求逐渐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质量评价标准计112项,针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培训与考核15次,参加培训人员共计1600余人,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呈良性发展趋势,无医院感染暴发等事件发生。引进先进信息病案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促进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体系构建。

对照现代化智慧医院标准,持续提高信息化水平。2023年,完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切换工作,同时逐步推进院感系统、合理用药系统、HRP、DIP等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通过整体的网络规划设计,打造了两院区数据同步,互联网、医院业务内网、设备网三网融合的网络布局,是全济宁市医疗行业中第一家全面实现全光网技术的医院,达到了高速率、高覆盖、高安全、有线无线一体化、易扩容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标志着医院智慧化发展跨入新阶段。

综合管理上台阶 服务质效双提升

加强法治医院建设。加强学习培训,突出医院领导、中层干部两个“关键少数”,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医院把学法培训纳入新上岗人员、规培人员培训内容,融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学习中,围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法治学习和培训。运用“以案讲法”,对近年来医疗操作规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不断规范医院医疗质量。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医院多次开展“10、30、60”消防应急处置机制演练,被任城区消防大队选为演练模范单位,在任城区各重点消防单位推广。2023年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16次,培训600余人次。

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建院、科技兴院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开拓全新业务,强化医院综合诊疗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强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01-18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9807.html 1 乘势而上 聚势而强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