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闫茂超
化民忧,解民难,小事折射大民生。近年来,任城区唐口街道结合民情实际,党员干部联系所有居民和农户,听取民意到一线、政策宣传到一线、矛盾化解到一线、帮办实事到一线、助力发展到一线,从“小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桩桩小事,拨动着和谐的旋律,传递了温暖,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和谐,农民群众心里暖如春。
联系多了,距离近了
“家里没有年轻人,有困难找干部。听说村里建了‘为民服务代办点’,今天我们也来试一下,比以前方便多了。”1月12日,唐口街道张寨新村村民张立志和老伴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双女户补助认证,工作人员不到十分钟就认证完毕。
唐口街道村多人多,群众居住分散,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易,群众外出办事不方便,存在社会治理末端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三大难点。街道经过调研探索,通过将服务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网格化”相结合,创新推出了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全覆盖“两个全覆盖”群众工作法,街道、村(社区)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98个网格组织积极帮助群众厘清发展思路、助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纾难解困助学、加强基层治理等,及时办好群众身边的小微实事,组织开展多元化帮扶志愿活动,推动了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提高了服务群众能力。
服务准了,干劲足了
“要不是张书记,俺种的2亩草莓就得白忙活。”说这话的是大流店村的村民张德力,他今年种了2亩草莓。一个月前的一天,张德力发现草莓不知得了什么病,心叶卷曲,叶片干枯得很快。心急无奈的他突然想到了村里的便民服务热线,便试着拨通了公示牌上的电话号码。村党支部书记张美珠听他这么简单一说,就马上明白了:这是一种常见的草莓苗叶干枯病,由于地势低洼,刚浇了水,碰巧又遇上强降温,在草莓苗生长的第一环节形成坏死斑,如不及时治理,2亩草莓有可能全泡汤。他二话没说马上请来了草莓种植技术员,喊上张德力一起赶到大棚里。通过会诊后,在专家们的亲自指导下,不到一周,就把苗枯病给控制住了。张德力算是服了,他逢人便说:“这串电话真管用,俺这轻轻一摁,就招来了农业专家。”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唐口街道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围绕草莓种植、板材加工、水稻生产等链条产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组建了服务队伍,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上门,加快产业发展。组织帮扶部门、包联干部进村进社区入户制定增收措施,扶持发展增收项目,实现了“村村有园区、户户有产业”,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面貌变了,村民笑了
在唐口街道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跳舞,或散步,或围坐在长廊下聊天,一片欢声笑语。“村民们对修建文化广场很满意。”唐口社区居民杜庆福说,“以前村民闲暇时没有地方去,驻地文化广场建起来后,每天傍晚来这里的居民很多。”
集贸市场、农家小院干净整齐,产业园区、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唐口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来自哪里?在倾力服务群众方面,唐口街道倾情于群众关心的“小事情”,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加快产业发展,突出办好民生实事。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致富产业加速发展,“家门口小花坛”、停车场、百姓大舞台等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得以实现。通过让街道党员干部下沉到网格、深入到农户,实现了联系群众“无死角”、服务群众“零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