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开展诉源治理、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走深走实。
打造党建品牌,擦亮红色天平。泗水县人民法院牢固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找准党建与法院工作的结合点,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干警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干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激发党员干警的工作热情,形成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确保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增强法院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把党建品牌树在审判执行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围绕泗水县独具特色的泉乡文化,打造“泉心全意”党建诉讼服务品牌,党员干警下沉基层听民意、访民情,深入到脱贫户和监测户、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带头在诉讼服务、执法办案、法治宣传、日常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整体工作。4处派出法庭主动融入辖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大格局,定期召开诉源治理联席会议,向辖区党委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并按照属地、分类靠上做化解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汇聚各方力量,推进诉源治理。泗水县人民法院在全县13个镇街成立“人大代表+法官乡村振兴工作室”,将每月15日、25日定为公开接待日,充分发挥工作室机制优势,广泛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针对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切实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推进“三官一律”进社区、“无讼村居”创建、“干警联村”等活动,依托“三官一律”网格化社会治理专业优势和“无讼村居”调解工作室贴近群众的地缘优势,充分调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能人,进一步凝聚基层综合治理合力,形成覆盖城乡镇街村社的“家门口”解纷服务网络,及时高效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庭所共治模式,通过加强与基层政法单位协作,法庭与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制定联动联调共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掌握矛盾线索,即时开展矛盾化解,深化诉源治理效果,将微调解、微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
多元法治宣传,优化诉讼服务。泗水县人民法院依托“泉乡·春晖”法治宣讲品牌,持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开学第一课”“法院开放日”“农民夜校”等主题活动,组织宣讲团干警在各类重要时间节点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法治教育、法治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持续推动辖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泉乡法苑”业务讲堂、“如我在诉”换位思考大讨论等教育培训活动,持续提升干警业务素养和诉讼服务能力水平。深入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安排干警在诉讼服务站进行“一站办理”“一次办好”接待式服务。在法庭诉讼服务站建设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标识和标志,畅通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诉讼绿色通道。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职能,完善互联网法庭建设,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通讯员 梁磊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