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回望2023年,点点闪亮坐标勾勒出奋进轨迹。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部署开展“司法能力提升年”,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类案解纷、行政审判、司法建议、法答网建设、调研工作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对济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分别作出批示肯定。
一年来,全市法院受理案件151997件,办结144642件,同比上升19.08%,结案率居全省第4。5个法院结案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前20位,市中级人民法院结案率居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第1,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服判息诉率全省第4。66个集体、19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忠诚向党,初心永恒。坚持党的领导,落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要求,请示报告重大事项308次。加强舆论引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天平号入选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账号。推进党建融合,成立市委党校市中级人民法院分校,75个特色党建品牌全面开花。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化开展主题教育,1篇调研报告入选全国法院主题教育优秀调研成果。
重拳出击,护佑平安。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278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理涉黑涉恶案件26件255人,黑财清缴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114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
能动司法,服务大局。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4058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牵头负责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健全府院联动,加强破产审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274件,保护创新成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参与构建大运河司法协作机制,2个案例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监督支持依法行政,服务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3年100%。
如我在诉,呵护民生。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妥善化解一审民事纠纷31584件。深化“一法庭一品牌”建设,举办“尼山杯”征文活动、“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枫桥经验”绽放时代光芒。升级“一站式”诉讼服务,诉服质效评估指标得分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发放救助款、减缓免诉讼费862.9万元,彰显司法关怀。加大执行力度,开展“雷霆2023”“济时执行”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企业信用修复。
守正创新,激扬动能。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同比上升24.1个百分点,深化判后答疑与12368热线、案件智能回访系统的创新融合,促进事心双解。创新“3+3+3”审判监督管理模式,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推介,市中级人民法院2名法官在全国法院答疑能手排行榜上分别位居第1、第3。开发绩效监管信息提醒程序,获评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十佳应用案例。
淬火锤炼,锻造铁军。实施“儒润法行·卓越司法”能力提升工程,促进“青马工程”走深走实,推进“四项创建”示范活动,44篇理论调研成果在省级以上获奖,干警履职能力全面提升。筑牢清正廉洁底线,开展队伍纪律作风锤炼提升行动,叫响“儒韵清风·清廉法院”品牌,认真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清风正气扑面而来。
东风浩荡征帆满,与时偕行天地宽。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主题,忠诚担当、昂扬奋斗、锐意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曹梦溪 通讯员 张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