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第04版:

迸发传承力量 谱写儒运华章

——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砥砺奋进创新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韩开 展威 盖鸣霆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济宁吸吮着孔孟之乡的厚重儒雅,浸润着运河之都的灵气神采,融汇了四面八方的广博气概,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始祖文化……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弘扬和传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济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阐释阐发、转化创新、活动保障、传播交流为立足点,不断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工作职责,全力全速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积极开展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等各项工作,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标志性、影响力的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牵头组织

精心实施重大文化活动

斯文在兹,其道大光;于今为盛,再谱华章。

2023年是孔子诞辰2574年,9月28日,癸卯(2023)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2023年祭孔大典全新编排开城迎宾大型乐舞表演,创新编排敬献花篮、青年学子诵读《儒学经典》环节等,同时集结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和文化社团机构,联合海内外媒体共同举办2023全球“云祭孔”活动,全面呈现祭孔礼乐盛况。

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助力我市打造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于一体的文化建设新高地,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动扛牢责任,牵头办好重大活动。

为办好每年的重头戏,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策划2023年祭孔大典过程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流程设置、舞美布置、视觉系统、服装设计、音乐编排等各方面创新突破、推陈出新,着力营造了礼乐交融、雅颂和鸣的祭祀场景,打造庄严肃穆、隆重恢弘的文化盛典。2023年祭孔大典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中外嘉宾参加,山东卫视和央视频等客户端、视频号、微博号集群式直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100多位记者现场参与了大典新闻报道,海内外媒体和观众广泛关注。据第三方机构权威统计,全平台发文总量共计1597条,互动声量721.48万,全球影响力覆盖面达5亿人。

既要推陈,还要出新。2023年祭孔大典和全球“云祭孔”线下线上双频共振。云祭孔活动通过举办“我心中的孔子”话题征集、全球论语共诵、专家谈祭孔等活动深度挖掘儒家文化资源,特别是重头戏“云祭孔”大型直播联合了海内外60余家文庙、书院、儒学机构、孔子学堂,70余家海内外媒体共同参与,参与直播单位为历史之最。通过三个多小时直播,辅以儒学专家权威、精准、通俗的解读,全景展现了曲阜孔庙、衢州孔庙、韩国泗川乡校等全球各地孔庙祭孔盛况,为观众呈现了不同角度、不同地域、不同范式的祭孔典礼,充分展现了中华礼乐文化的时代魅力。据统计,当日各平台累计在线观看直播人数突破2100万。

2023年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我市举办。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孔府孔庙牵头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活动围绕“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的对话与交融”主题,成立由孔子文旅集团、市文化交流协会、曲阜市孔子文化节事务中心、三孔服务公司等12个单位参与的筹备工作组,带领700余名演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高质量开展了7项演艺类、2项展示类和5项体验类,共14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展演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充满活力的济宁风采,为480余名与会中外嘉宾和媒体记者奉献了一场沉浸式东方文化盛宴,得到一致好评。

借船出海

联合开展多项主题活动

充分借助相关单位的平台资源、实现部门联动、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是2023年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探索出的一条常态化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实现文化影响力全面倍增的新路径。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运河沿线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融合发展,2023年4月,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孔子网、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庙协会等,策划了“沿着运河访孔庙”活动,并将其作为2023“全球云祭孔”的重点直播内容向全球宣传推介,实现文化影响力全面倍增。

活动以大运河为地理线、以孔庙为文化线,实地探访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天津文庙、沧州文庙、临清京杭书院、扬州宝应学宫、苏州文庙、杭州孔庙等十处孔庙,领略运河沿线新时代文化“两创”的新成果、新气象,形成了《2023沿着运河访孔庙》专题纪录片,并通过各大媒体推广播出。“沿着运河访孔庙”历时5个多月的筹备、实施,涉及五省两市,打造了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共生空间,活态展示运河沿线儒学遗产,进一步巩固了济宁市“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地位,铺展出一幅儒运融合、传承发展的恢宏画卷。

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联合市侨联,向中国侨联申请承办了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暨海外华裔青少年祭孔专场活动,并向山东省侨联申请授予公祭孔子大典“山东省侨联华侨儒家文化研学项目”,授予曲阜孔庙“山东省侨联华侨儒家文化研学基地”荣誉称号。

2023年7月20日上午10点,曲阜孔庙迎来了来自德国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的35名师生,大家怀着虔诚之心共同拜谒先师孔子,体验开城迎宾、乐舞告祭、齐诵经典、祈福许愿、赠“圣福贽”、行鞠躬礼等仪程,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举办本次专场祭孔,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探索了一条通过细分参祭群体,彰显文化“两创”生动实践的新路径。

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还会同市委老干部局、孟子研究院和济宁老年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活动,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2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孟荀思想进行全面解读。2023年9月25日,开讲仪式在济宁举行,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开启首讲。活动将研究与传播进行有机的结合,得到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价值进行多元化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勇攀“高枝”

积极承办全国性活动

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动加强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实学研究会等权威学术机构的联系对接,积极参与全国性学术活动,提升了济宁知名度,扩大了儒学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11月2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主办,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与孔子研究院、市委宣传部等共同承办的“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在孔子研究院开幕。本次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纬度,探寻文化建设的初心和实践,体现了礼敬传统、赓续文脉的文化态度,展示了广大传统文化工作者勇担使命、积极作为的文化情怀,彰显了我市承前启后、兼容并济的文化风采。

2023年9月28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单位主办,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联合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中国孔子网等单位共同协办的全国青少年“礼谒孔子和 合大同”孔子诞辰日纪念暨北京府学雅集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举行。全国10所中小学联合向广大青少年发出“文明有礼,大道之行”倡议。活动弘扬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莘莘学子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之心、对儒家文化的热爱之情,表达了青少年对赓续历史、谱写新篇的美好愿望。

锐意进取

躬行文化“两创”新实践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着力做好“两个结合”,探索文化“两创”新路径,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儒家文化的阐释阐发,当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践行者。

“两个结合”,指明方向;“两创”并举,殷殷瞩望。

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在往年祭文作者均以文学、儒学、史学专家为主的情况下,今年经过多次评估研讨,最终确定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为癸卯年祭孔大典撰写祭文。王杰教授有深厚的儒学素养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祭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山东、济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决心。

2023年9月7日至8日,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与北大党委宣传部、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单位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作品宣发、首演、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白占德对作品进行了推广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以《论语》为题材的无伴奏合唱套曲,套曲采取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通过沉浸式地演绎,表达《论语》中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是我市文化“两创”的一次生动实践与创新探索。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后,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将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扛牢文化传承发展使命担当,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助推我市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新征程中,承担更大责任,实现更大作为。

2024-01-17 ——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砥砺奋进创新发展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9608.html 1 迸发传承力量 谱写儒运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