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打造村级就业服务站“乐业小筑”,首批24个“乐业小筑”试点设在人口最为集中、就业辐射能力较强的社区和村居,在村级服务点的基础上打造一站式全职业周期服务链条。
清晨,城市的喧闹渐起,热气腾腾的早餐为附近居民开启了新的一天。早餐店主魏大姐虽然已经忙了一早上,但脸上依旧带着笑容。“最开始想开店的时候,确实在资金上遇到了困难,通过银行在社区开展驻点宣传,我取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顺利完成早餐店的开业。”魏大姐开心地说道。而这只是全市“社区微业”帮助社区居民自主创业的一个小案例。
“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民生安。”济宁在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局面的同时,也在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让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2023年,济宁坚持紧抓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城乡公益性岗位累计上岗人数达10.6万人。
把教育这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教育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建设全省教育高地、擦亮孔孟之乡教育品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奋斗前行,把教育这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离家近,环境好,教学质量高,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家在邹城市郭里镇的孙同学,最初在邹城市城区上学,看到郭里中学的教学质量并不比城里差,父母将他转回了家门口的这所学校。学生回流到农村中学,这是我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一次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在不断扩增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优质均衡发展。
伴随着下课铃声,在任城区唐口中心小学(兴唐校区),学生们在陪餐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排队取餐。午饭配餐营养均衡、搭配科学,每一份饭菜到达学生手上时都冒着腾腾的热气。这所因农村定点小学优化布局调整,由5所学校合并而来的新学校,通过营养午餐配餐服务,让因距离学校远近不同造成的学生就餐问题得到了完善解决。在南池小学,午餐后的学校午休室里,可调式新型午休桌椅让学生们可以在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以更加舒服的姿势进行午休,从以前的“趴着睡”变成“躺着睡”。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Z1路助学公交已经准时停在了始发站晨阳庄园站,途经教育学院、益民小区等5个站点。每停靠一个站点,学生们刷脸验证、有序上车。十几分钟后,公交车到达济宁市第四中学。学生家长杨女士说:“直接从家门口一直坐到学校,孩子坐上去温暖舒适,也很安全,我们家长也不用太麻烦了。”
从最基础的“吃、住、行”着手,我市全面优化教育服务,从农村定制校车、城区助学公交到学校食堂改革、城区义务教育学段配餐工程,再到保证学生“吃好睡好”的午休服务,落实配套措施减轻家长负担。截至目前,我市共配备校车1326辆,助学公交447辆,服务学校610所,服务学生6.6万人;加大食堂和配餐服务,全市提供午餐服务学校740个,服务学生53.2万人。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让学生“吃得放心、睡得舒心、行得安心”的同时,也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之力厚植群众幸福之本。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市将托幼、养老、就业、教育等民生事项不断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着眼于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我市的民生保障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全部建成启用、不断打造完善的“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深化共建共治让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提质增效、越来越干净方便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一项项惠民生、利长远政策落实落地,越来越多优质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这篇民生答卷,书写得更加温暖人心。
■本报记者 鲍童 摄影记者 杨国庆
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回望2023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济宁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我市将养老、托幼、就业、教育等民生工作不断融入昂扬向上的社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这一年,“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持续不断加大城镇中小学建设,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全市托位总数超过4万个,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一个个场景,记录下发展的温暖;一组组数据,拼出美好生活的画卷;一件件暖心实事,写在孔孟之乡的大地上,更写进人民心中。
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幸福
“今天的午饭有冬瓜排骨汤,汤鲜味美,口味又清淡,这道菜很适合冬天,对我们老年人大有益处。”今年是87岁的周庆基大爷入住高铁新城医养中心的第二个年头,这里按照二十四节气设计的“一日三餐两点”的饮食方案深得其心。每天在这里散散步,做做推拿,练练毛笔字,用周大爷的话说就是开启了他老年生活的“新篇章”。
走进位于曲阜市息陬镇的高铁新城医养中心,干净整洁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集居住、饮食、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高质量老年人居住场所,日间照料中心、文艺活动室、中医保健室、多功能厅温馨的适老化改造细节随处可见。
这处紧邻曲阜高铁新城的医养结合项目是曲阜重点打造的“居家社区一体、医康养融合”养老服务民生项目,是医疗、康养、护理一体化的高端养老院。让“医疗”“养老”同进一家门、共住一间房,中心采用了“不变床位变模式”的医养结合方式,提高“一张床”服务效能,为老人提供“有病及时治疗,没病康复养老”的双重服务,通过各种举措让医养结合更加平滑、顺畅。
而在任城区济阳街道的“寸草心”日间照料中心,其重点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除了解决最需要的就餐问题,对身体不适的老年群体,中心还会邀请社区医生为老人治疗,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中心里空调、彩电、热水器、呼叫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寓楼内外安装了24小时监控系统,房间内设置了夜行灯,走廊上装有无障碍通道。配备专业护理队伍,不仅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同时结合老人的个性需求提供人性化专业照护。”济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日间照料中心设在社区内,能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就近养老需求,而这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也更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目前,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5%。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并伴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
我市始终把加快打造全省康养高地作为奋斗目标,今年,我市发布《济宁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快建设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进一步提标扩面;培育金乡纳福、济宁“寸草心”等机构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将“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列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政府买单,一户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全年适老化改造2652户,提前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大力推动助老食堂建设发展,全年建设助老食堂121处,有效解决老年群体“用餐难”问题;积极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宣传贯彻,培育一批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增强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意识;立足儒家文化孝悌为本、邻里互助、乐善好施的独特文化优势,打造“孔孟之乡·孝当先”养老服务品牌;通过培训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开设养老行业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支持高等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等方式,培养更多相关人才;创新形成“346”工作法,突出“三管齐下”,构建“四化网络”,开展“六方联查”,抓好养老机构风险防范,推动养老服务从兜底、基本向品质、多元发展转变,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一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在位于济宁高新区的国投森诺幼儿园托育班,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游戏,玩得十分开心,虽然窗外寒风凛冽,但屋内却是一番暖意融融的温馨场景。
“我和爱人平时工作都很忙,家门口这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可帮了我们大忙,每天上下班路上就能接送孩子,很便利。”在高新区工作的武先生告诉记者。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在小区家门口开设的托育园,可以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实打实地解决年轻爸妈们的育儿难题。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我市高度重视普惠托育服务工作,为促进托育服务提质增效,从扩大普惠托育供给、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托育服务内涵提升等多端发力,着力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打造济宁“幼有善育、以爱托举”特色服务品牌,让优质的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全市托育机构达到812家,其中备案托育机构676家,居全省第1位;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78个;建成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高标准举办全国及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交流会、全国“一老一小”现场交流会……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体现了济宁市委、市政府对“小托育,大民生”的高度重视,真正把“济宁托育”品牌办成“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人民满意普惠托育。
宜业宜居的济宁 让幸福更有质感
“虽然已参加了多场求职招聘会,但走进用人单位参观还是第一次。”在由市人社局“牵手”济宁学院共同开通的周四“职”通车活动中,家在甘肃的济宁学院化工专业大四学生陈兴龙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招工企业。通过了解企业发展历程、行业优势、招聘要求等,同学们不仅对未来在济宁“安家落户”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让企业能更加精准对接当下急需的专业对口人才。
“我这儿缺个从5点工作到9点的早点工”“我得照顾老人,就想在附近找个兼职”……在曲阜市鲁城街道南池社区的“乐业小筑”就业服务站,志愿者孔大姐正帮助招工难的单位和就业难的群众登记信息、对接需求。2023年3月,曲阜市在
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强力攻坚民生福祉,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筑全省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一年聚焦一个领域攻坚突破,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济宁路径,全力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上取得新成效。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加快打造全省教育高地、加快打造全省康养托育高地等工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国“一老一小”(济宁)现场交流会
“养老”变“享老”,探索养老新模式
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
大力度实施婴幼儿托育“扩容提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