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两创”重大方针。自2013年以来的十年,济宁牢记嘱托,深耕人文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遍地开花,文化济宁更具人文特色和时代活力。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做加减,而是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济宁市聚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政民本、孝亲敬老、以和为贵、忠义担当”等理念融入干部教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八个领域中,推行美德善行,树起社会文明风尚,营造社会文化氛围,以其向上、向善的力量,引导社会发展,指引人们前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23年成功举办“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为观众带来数十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创造了新时代中国话剧演出的艺术高峰,以戏剧力量助推济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济宁践行“两个结合”、推动文化“两创”的新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论述进一步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力。文化“两创”是漫漫长征,在这条大路上,济宁还将走得更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要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深耕文化沃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生根贡献“济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