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近期,我省出台《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近日,我市发改、财政、工信、商务、能源、交通、科技等部门将联合出台相关的政策解读手册。
据了解,《政策清单》包含2024年新推出政策和2023年政策清单中延续执行的政策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4年新推出政策,共7个方面50项。其中,加大援企惠企力度,共6项,通过补贴支持、减税降费、保障企业用工、优化营商环境等,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力扩大有效需求,共9项,包括优化考核奖励,强化能耗、煤耗、用地保障,壮大信息消费,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扩大二手车出口,支持外资项目招引等。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共10项,包括支持技术改造,推动专利产业化,补贴研发投入,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信贷支持等。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共9项,包括打造数字经济园区,支持集成电路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补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共7项,包括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公路运输、多式联运等重点行业,培育内河航运市场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4项,包括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开展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试点,支持以工代赈等。提速能源绿色转型,共5项,包括引导小煤电机组提前关停退出,支持核能、海上光伏、地热能、储能等发展。
第二部分,2023年政策清单中延续执行的政策,共29项。主要是继续实施高速通行费优惠、培育创新载体、补贴海上光伏和风电项目、扶持中小微企业、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对2023年政策清单中其他304项政策,分四类情况推进:一是对执行期限到期或完成指定任务的48项政策,比如应对疫情冲击制定的特困行业阶段性支持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不再延续实施;二是对完成阶段性任务的215项政策,比如企业简易注销、“一照多址”等制度性改革,以及农业强县、质量强县等评选,已转入常态化工作,不再纳入政策清单管理,由相关部门继续抓好落实;三是对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的32项政策,比如扩大专利导航覆盖面、调整国际货运补贴等,原政策退出,论证完善后作为新政策纳入政策清单;四是对需根据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细化论证的9项政策,比如支持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耕地保护激励办法等,待国家和省具体部署后,纳入后续政策清单实施。
近年来,我省聚焦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政策集成供给、靠前发力,突出前瞻性、精准性、针对性,紧密结合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建立了滚动推出政策清单的制度机制。从2021年开始,每年的政策清单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2021年是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2022年是“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今年刚出台的第一批是“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紧跟形势发展变化,都很有针对性、靶向性,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社会预期,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牵头推动作用,把抓实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落地,作为助企纾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宣传贯彻,分门别类开展专题培训,常态化联系服务市场主体,把满满的政策“干货”精准送到企业手中,力争政策“面上”全覆盖、“点上”全直达;全力抓好政策落地实施,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高效精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通过广播、报刊、微信、短视频等各类平台“多管齐下”,畅通新闻媒体、惠企通平台、助企干部、“金融服务进万企”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等五大宣传贯彻渠道,并会同30多个市直部门逐条拆分解读,确保每一条政策都直通基层、直达企业。此外,上线电子证明库和电子证照通,290类电子证照证明实现实时调用、线上出具,丰富“爱山东”电子卡包,已有243项电子证照证明在“爱山东”亮证应用,6292项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事”。上线新版“惠企通”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政策发布、解读、申报、兑现、督导督办等全链条服务能力,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竞争性政策线上申领、普惠性政策“免申即享”、奖补类资金线上兑付,推动“直达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