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委员全员参与履职率100%,提交并被立案的提案431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100余条,会议发言采用184次,撰写政协稿件和信息17篇,建言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8次,获得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54人次……”490余名市政协委员交出了优异履职答卷!
近年来,市政协高度重视委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系统推进“党建引领、本领提升、建言提质、平台赋能、激励约束”五大行动,以集成化理念、精准化举措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开展“党建引领、凝心铸魂”行动,把牢正确履职方向。以思想“聚心”,深化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成立8个学习座谈小组,每季度组织学习交流,吸收不同界别委员参加,引导委员铸牢忠诚之魂。以组织“聚人”,完善党员委员双重组织生活办法和联系党外委员机制,在联系中沟通思想、增进团结、促进履职。以活动“聚识”,开展“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十周年委员宣讲,在“数字政协”开设读书群,线上“学而书院”发言3000余人次,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引领一体推进。
开展“强化学习、本领提升”行动,锻炼过硬履职能力。注重立体化学习,构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政协讲堂、委员读书等相配套的立体式学习体系,举办“政协讲堂”4期,各界别组开展学习座谈400余场次。注重品牌化引领,打造“书香政协·委员悦读”品牌,建设委员读书基地、委员书房,举办“委员悦读”活动23场,160余名委员参加荐书和领读活动,在读书学习中凝聚共识、提升本领。注重实战化培训,制定市政协委员五年培训规划,举办2期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党政部门同志等领导、专家授课,增强委员担当作为的底气。
开展“履职扩面、建言提质”行动,做实做优履职服务。增强委员归属感,深化“全员入委”工作,建立专委会对口联系界别委员活动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接待委员日”活动,面对面听取吸纳委员意见建议,与委员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保障委员知情权,常态化制度化邀请市直部门和重点工作指挥部向委员通报情况、解读政策,组织委员视察济宁大安机场、西苑医院济宁医院等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为委员把握履职方向提供支持。提升委员参与度,优化调研协商组织,注重遴选建言能力强的委员和相关专家参与,鼓励委员立足所在界别和行业、领域协商建言。
开展“平台赋能、工作增效”行动,搭建广阔履职舞台。丰富协商议政平台,搭建“政企协商”平台,开展“联企凝心”大走访大调研,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走访39家委员企业,召开“助推汶上芦花鸡全产业链提升”等政企协商会,成立市政协委员企业家联谊会,建立专家协商工作机制,市政协特聘专家常态化参加调研协商活动。拓展基层履职平台,召开全市协商履职平台建设观摩会,部署建设乡镇街道“有事多商量·协商议事室”22个,创建“界别同心汇”6个,验收命名界别“委员之家”19个、“委员工作室”16个。搭建数字政协平台,一体推进市县政协数字化建设,开发完善“码上商量”“掌上提案”“信息反映”等场景应用,服务市县政协联动履职、学习培训68次。
开展“激励约束、创先争优”行动,充分激发履职活力。量化考核加压力,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建设委员履职管理系统,及时公布履职“账单”。表彰宣传增动力,根据年底考核情况,对履职突出的95名委员进行通报表扬,推宣“最美政协人”20名,一批委员履职故事在各级媒体报道,展现了委员时代风采。
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提升了委员履职质量、拓展了委员履职空间、扩大了委员履职影响,激活了委员队伍“一池清水”,实现了从“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转变。(张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