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谱新篇
——市政协2023年工作回眸
朝耕暮耘履职路,春华秋实又一年。
2023年,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擦亮“有为政协”成色,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门协商盯紧关键事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市政协牢牢把握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方式是“搭台”的定位要求,聚力搭建“济事商量”协商平台,全面激发了专门协商机构的潜能和活力。
聚焦中心选题,让协商有针对性。从“强化人才科技支撑,赋能制造强市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从“助推汶上芦花鸡全产业链提升”到“为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从“突出文旅融合,推进景区星级提升”到“打造全国重要研学游基地”,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到“推进博物馆建设”……全年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5次专题协商座谈会、8次提案办理协商,主题既有大手笔的“高大上”,也有小切口的“接地气”,都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围绕主题调研,让协商有说服力。每一次调研都坚持深入到县市区、功能区、生产一线、百姓身边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每一个课题,都坚持召开部门、县市区、企业、专家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谈深谈透;部分重大调研课题还坚持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全年开展重点履职活动26项,形成建言成果42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28次,凝聚委员智慧的“金点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民主监督发出关键声
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跟进。市政协坚持找准政协民主监督与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的结合点,综合运用专项监督、会议、提案、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推动民主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围绕“2023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市政协选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食品安全规范化提升、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覆盖等6个项目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市县政协组织17个调研组、160余名委员,视察康复机构、农贸市场等点位67处,征集调查问卷729份,形成问题清单和数据分析报告,推动民生实事改进落实,助力增进群众福祉。
聚焦打造精致宜居城市,开展“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民主监督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明察+暗访”等形式,100余名市县政协委员参与,收集问题180个、建议230条,向市委、市政府梳理报送8个方面36条具体问题清单,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认真研究整改落实方案并纳入督办内容,让济宁城更美、景更靓、街更净。
此外,还围绕《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和“稻田退水治理”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聚力守护一方碧水清流;对宗教场所“六进”开展监督性视察,推动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凝聚共识用好关键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市政协注重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积极引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努力为改革发展画好最大同心圆。
坚持以学习增进政治共识、引领履职实践。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成立8个学习座谈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新修订政协章程专题学习活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用结合、查改贯通、统筹推进,举办专题读书班4次,高质量完成调研成果16个,针对检视的4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0项,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扎实成效。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十周年为契机,编撰出版《孔孟之乡十年蝶变》文史图书,举办“礼乐济宁·文脉传承” 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开展宣讲活动,全面展现十年来孔孟之乡文化“两创”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凝聚践行“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的广泛共识。
创建兖州装配式建筑产业、聚智惠农、医者同心、智造泗水、车行天下、菇镇农事6家“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开展特色活动20余场,架起与界别群众沟通桥梁。发挥“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作用,组织委员学习交流、协商座谈、联系服务群众,广泛凝聚各界共识,为市委决策落实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开展为“强力突破十项重点任务”建言活动,增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于构建都市区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残疾人就业、规范部分路段交通秩序等意见建议得到采纳落实,推动解决了一批切口小、影响大的民生“关键小事”。
履职尽责激活关键人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细胞”,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市政协系统实施以党建引领、本领提升、建言提质、平台赋能、激励约束为主要内容的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五大行动”,广大委员挑大梁、唱主角,参加调研协商等履职活动6300余人次,提交意见建议1600余条,开展爱心帮扶、助残圆梦、支援救灾等公益活动620余场,展现了良好风采和深厚情怀。
坚持以学为先,让委员素质“强”起来。开展“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举办“政协讲堂”4期、“委员悦读”活动23场,各界别活动组开展学习座谈400余场次,线上“学而书院”发言30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委员思想进步和能力提升。
常态化制度化邀请市直部门和重点工作指挥部向委员通报情况、解读政策,组织住济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视察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提升委员对全市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颜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