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芮萱
2023年,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宁监管分局党委正确领导下,市保险行业协会以促进行业“保险增量、风险减量”的效益导向为总体工作思路,在车险、人身险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自律,调解保险纠纷化解风险,打击“黑产”代理和反欺诈,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会员权益维护,强化保险企业服务规范,提升行业合规效益动态平衡,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和扩大信息宣传,提升辖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协同监管、服务会员”的各项任务。协会先后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巾帼文明岗”、山东省人民调解员协会“全省人民调解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济宁市社会组织“五星级党支部”、济宁市“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蝉联“5A级社团组织”。
夯基固本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去年以来,市保险行业协会通过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打造党建工作模式、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协会召开全体党员大会18次,支委会会议21次,讲党课活动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全体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推动党的建设与济宁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加强支部廉政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市保险行业协会先后印发《中共济宁市保险行业协会支部委员会党内通报制度》《中共济宁市保险行业协会支部委员会投诉举报办法》《中共济宁市保险行业协会支部委员会党群意见反馈管理办法》等5项党内规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清廉金融建设,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市保险行业协会开展“踏清廉之旅 守廉洁初心”廉政教育活动,增强全行业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恪尽职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编印漫画版《保险行业廉洁自律手册》,手绘漫画演绎销售、理赔环节常见违规场景,同时融入了山东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及“儒韵济宁·廉润金融”“儒韵保协·服务为民”地方清廉金融文化品牌元素,丰富了行业廉洁金融文化建设形式和内涵。
统筹协调 引领行业践行责任担当
市保险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引领行业加大产品创新,助推保险普惠,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进“金融进万企”,落实“风险减量”行动。为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市保险行业协会扎实推进“金融服务进万企”活动,引领行业加大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创新适应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企业风险保障水平。同时,为响应“风险减量”行动,协会引导行业推出风险监测、安全培训教育等服务。其中,济宁人保为产业园区提供了差异化的保险解决方案,人寿财险建立了“安责险+预防体系”的事故预防模式,平安财险开展了“平安路口”警保共建工作等。此外,协会还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开展“百日零违法 安全进万家”活动,倡导文明安全出行,防范道路交通事故,减少意外风险,活动累计参与14765人次,宣传覆盖面达百万人。
引导参与社会管理,加大风险保障。截至2023年11月,全市68家保险公司承担各类风险保障27万亿元,支付各类赔款与给付保险金80.7亿元,同比增长14.18%,上缴税款9亿余元。有12家保险公司与政府18个部门合作,积极拓展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的业务,涉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大病补偿保险等46个险种,承担社会风险保障12.1万亿元;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承担风险保障104亿元,发挥了强农惠农作用;居民大病医疗充分覆盖,677万人参保,承担风险保障11.4万亿元;女性安康保险、银龄安康保险等惠民保险发展迅速,28.8万人受益;校(园)方责任、学生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公众责任等责任保险险种逐步丰富,承保稳步推进。其中,校方责任险、学生安全险为全市217万师生兜住风险底线,充分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创新托育政保服务,推动新市民普惠保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狠抓民生保障,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工作部署,2023年,市保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调研论证,参与起草推出《托育机构责任保险承保方案》,推动托育机构责任保险转向政保业务转型。为进一步拓宽新市民群体保险保障,2023年,协会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研究制定专属保险方案,推动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配置相应的保险保障,目前已对13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保障覆盖。
精准自律 打造行业稳健发展生态
2023年以来,市保险行业协会自律、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围绕服务监管、服务会员单位、服务保险消费者,协会不断创新探索自律新举措,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高为保险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新生态。
细化行业规约,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一是制定印发《财产保险业务基本服务标准》《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标准》。从销售、承保、理赔各环节详细、科学地划定行业服务标准,成为全省地市级协会首创。二是制定印发《济宁市人身险保险公司防范投保套利自律公约》《进一步规范辖区人身险销售人员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工作指引》等,改善保险产品需求错配状况,提升人身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水平。三是组织行业签订《济宁市人身险公司销售人员诚信执业承诺书》,推动36家人身险公司2.61万名销售人员签订承诺书,成为入职学习必要环节,并作为入职材料并入代理合同,有效提升销售队伍诚信执业意识。
营造清朗环境,引导回归保障本源。一是持续加强车险、银保渠道自律,严格落实“报行合一”,遏制市场无序竞争,平衡效益与发展,保障行业长远利益。二是制定《济宁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业务自律公约》,全省首创银保渠道业务阈值管理体系,促进银保产品和服务加速升级迭代。2023年,银保渠道全部实现费用结余,行业统算结余较同期增长41.5%,银保恶性竞争顽疾得到根本修复改善。三是制定《济宁市车险自律检查方案2023版》,全省率先实施车险保费“零返佣”,提升车险渠道盈利水平。
多元调解 优化机制延伸调解触角
2023年,市保险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融合“浦江经验”,不断开拓保险行业多元纠纷化解举措,确保矛盾不上交、纠纷不上移,织密织牢防范保险行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市县两级调解,延伸服务触角。一年来,协会调委会共受理调解案件1844件,其中调解成功1397件,调解成功率75.8%,协议履行率100%,有力促进了行业和谐和社会稳定。协会依托县域调解室,强化纠纷就近处置、属地化解原则,切实便利消费者,最大程度将矛盾化解在当地,2023年,微山县域调解工作室调解案件228件,调解成功174件,调解成功率76%,协议履行率100%。为积极总结推广微山县域调解室成功经验,协会选择案件多、区域远的泗水县作为第二批推进县域,成功在泗水“和为贵”调解大厅开设泗水县域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
深化司法协作,提升处置效能。一是协会主动与各基层法院“总对总”对接,目前已被中级人民法院和全市各基层人民法院认证为特邀调解组织。2023年,共接收诉调对接案件551起,调解成功336起,调解成功率60.9%。同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实现调解可回溯、多方连线、协议签字、司法确认的全流程串联,全年线上调解70件,成功率100%。二是应对“车物黄牛”有力有效,车物损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车辆评估价格报告为裁定标准。实践中,诉讼案件频发“车物黄牛”,以获利为目的,通过不修车、高评估、后诉讼的方式获取高额保险金赔偿,并通过转卖车辆或低廉维修获取赔偿差额,进一步谋取利益,严重损害保险行业权益,耗费司法资源。对此,协会多次开展调研,借鉴异地裁定意见,与两级人民法院多次沟通交流,探索有益实践路径,有力维护行业权益,防范“理赔黄牛”。
打击欺诈 内外联动织密风险防线
为全面构建反保险欺诈、防范新型保险诈骗行为等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市保险行业协会“全员参与、内外联动”,多措并举织密反诈宣传安全网,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保险反诈社会环境。
加强保险业反欺诈工作,深化警保协作。协会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联合召开反欺诈动员会,对深化警保协作、严厉打击保险领域犯罪、维护保险行业市场秩序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部署,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明确反欺诈工作各项具体步骤,理顺报案程序和逻辑顺序,为辖内各保险机构报送保险欺诈嫌疑线索提供全面支持,目前,协会已向公安机关移交嫌疑案件线索13起,立案6起,涉案金额1112余万元。
打击新型保险诈骗行为取得突破。一是行业协同打击津贴骗保。近年来,津贴险欺诈、意外险欺诈等新型保险欺诈层出不穷,由协会牵头,通过行业排查、系统检索等方式汇集高频理赔人信息线索204条,累计涉案金额700余万元,已拒赔109万元,追回损失17万元。其中,涉嫌多家公司赔付、多次赔付的近50人,部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二是应对黑产代理退保成效显著。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协会联合公安、机构、媒体三方,制定“打、防、止、宣”策略,构建全方位应对黑产代理退保矩阵,切实形成应对黑产代理退保高压、高效态势。一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交黑产代理退保案件15笔。
多维宣传 媒体协作打造特色品牌
2023年,协会按照“贴近行业一线、贴近消费者、贴近宣传趋势”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媒体合作,探索宣传新形式,打造行业特色宣传品牌,提高宣传品质,提升行业社会形象和美誉度,连续五年获评省协会“山东保险业通讯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形式,打造行业专属宣传品牌。一是编印《济小保漫画科普手册》,依托协会原创动漫人物“济小保”,针对新市民保险缺位问题加强保险保障科普,推动保险知识进万家,获得行业和消费者认可。二是组织开展“最美保险人”征集活动,在《济宁日报·金融界》专版、协会媒体平台开设专栏,推选10名行业优秀工作者,全方位报道最美保险人在履行社会责任、耕耘保险事业的相关事迹。三是联合济宁广电打造《走进直播间》栏目,传播保险业声音,“学平险”“军人保险”“手术意外险”等多期节目获得社会共鸣,成为行业发声的重要窗口。四是联合济宁日报社开办《高管访谈》栏目,展现保险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精心组织,开展行业宣传活动。2023年,协会先后开展“3·15”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金融知识普及月”等行业活动,通过制作科普短片、短视频征集、媒体访谈等形式,不断提升线上新媒体宣传质效,进一步扩大保险行业活动影响力。其中,“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直播接力视频荣登中保协视频榜,获得全省关注和支持。
新的一年,济宁市保险行业协会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在监管分局党委的领导和会员机构的支持下,秉承“协同监管、服务会员”的办会宗旨,严格履行“自律、维权、服务、交流、宣传”职责,引领保险行业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推动辖区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