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
第01版:

“运河夜校”:青年“多巴胺” 让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本报通讯员 李骏彦

“来!咱们今天学写‘龙年的福’。”日前在位于任城区古运河岸边的“运河夜校”,伴着窸窸窣窣的纸声和袅袅盈袖的墨香,30余名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感受青春的活力与文化的魅力。

创意毛笔字、社牛魔术、手工押花“DIY”……为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着眼青年群体社群社交、灵活学习的现实需要,共青团任城区委开办全省首家青年夜校“运河夜校”,突出“社会化”“公益性”办学,开展团员和青年的学习交流、兴趣分享、技能培训,让“运河夜校”成为青年自我提升的青春学堂。

24岁的万礼墨是“运河夜校”书法课的教师。他巧妙地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现代的元素相融合,创造出“龙年的福”“‘龙’华富贵”等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万礼墨的笔下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让人们对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如今,这份跨越时空桥梁的书法艺术在“运河夜校”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学习交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共青团任城区委聚焦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现实需要,通过前期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方式,在“运河夜校”开设了思想交流、文体素养、技能提升等内容的体验课和系列课,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不少课程名额开报即被“秒光”,将“运河夜校”真正办成青年人想参加、愿上课、能受益的新平台。

“运河夜校的师资经过遴选,有的是业内专家、有的是非遗传承人,还有的是各领域的资深老师,让青年学员学得放心、学得开心、玩得舒心。”任城区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史祚仪介绍,比如成人零基础油画课程,邀请了高级美术教师、MK艺术空间创始人、济宁市美术协会少儿艺委会的苗珂来讲授有关油画的基础知识、油画的发展历史以及油画技法的演变。

针对青年群体的特殊性,“运河夜校”还进一步激发青年“多巴胺”,以多种形式开启时下流行的青年新社交,打破原有青年社群圈层,让原本素不相识的青年很快打成一片,实现青年社交“破圈”。

“运河夜校”让青年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扩大了青年成长发展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让更多青年在业余时间有新追求、好去处。截至目前,“运河夜校”已开设5周,累计开设课程150余个班次,举办青年思想交流座谈33场,3000余名团员和青年踊跃参与、收获成长。

2024-01-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9323.html 1 “运河夜校”:青年“多巴胺” 让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