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广山
2023年以来,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强力治乱、整脏、添景、提效、强队伍,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执法管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依法行政 规范执法
执法效能越来越好
该局围绕宪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邀请济宁市司法局、济宁市城市管理局专家,对执法人员进行规范化执法培训8次,开展宪法和城市管理法规普法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解答市民的疑问1000余人次,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力贯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依法决策、依法处罚。设立温馨谈话室,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让执法有温度。全面运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执法检查,推进执法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党建引领、标准规范、红色执法、服务为民“四位一体”,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执法正规化建设和服务“零距离”建设,走出了一条执法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的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新路径。2023年9月21日至23日,全省城市管理执法培训班暨现场观摩会在邹城举办,该局工作做法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表扬。9月28日,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被济宁市依法治市委员会评为“部门法治建设典型”。
综合整治 久久为功
市容品质越来越高
践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等重点任务,抓细抓实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推动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160多次,印发创城简报211期,设立校园高峰岗38处,清理各类违规占道行为近3万起,粉刷覆盖乱喷乱画小广告1万余平方米。2023年6月,邹城高考护考行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发放《规范市容环境共创文明城市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2万余份,利用各类设施设置创城公益广告1100余处。严格户外广告规划标准,先后拆除违规户外广告250块、面积2620平方米,实现了户外广告减量化、景观化。坚持违法建设零容忍、不过夜,拆除违法建设15处、面积856.4平方米。验收交接规划项目31个,备案监管外立面改造项目18处、危房改造项目10处,全部依审批建设。施划、复新非机动车停车位10万余平方米,发放《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告知单》1万余份,纠正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行为1.6万余处。开展餐饮油烟日巡查+常态化督导,累计巡查餐饮单位2万余家次。城区2141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并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实现了油烟凡排必净。截至目前,邹城餐饮油烟治理工作在济宁市名列前茅。
绿色打底 建管并重
城市颜值越来越美
对照《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启动因利河、北兴路等6条绿道建设,完成《邹城市城市公园体系规划》编制和护驾山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大力推进园林单位创建,济宁荣信港、邹城市检察院、济宁机器人产业园创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加快园林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口袋公园6处、小绿地13处,高标准完成政务中心绿化提升。全面抓好园林绿化养护,对在管120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及时浇灌返青水,对于移栽一年以上的乔木,使用有机肥4.3吨,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对太平西路、国宏大道等道路两侧2300多棵行道树修剪塑形,打造绿色景观,为市民营造鲜花满眼、绿满枝头的舒适环境。高标准做好省美丽乡村齐鲁样板路域绿化提升,体现邹城速度,得到省市领导好评。不断优化城市绿化布局,铁合金厂1971工业遗址公园被列入山东省首批工业遗产认定名单,南区建设基本完工,预计2024年1月份开放。
城乡统筹 精细保洁
人居环境越来越优
夯实“一日两普扫”制度,严格落实“以克论净”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城区1124万平方米保洁区域的巡查考核,强化道路机械化洗扫洒水作业,确保城区干道达到“六净六无”的标准。加强92座公厕、68座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管理,修缮房顶渗漏公厕、垃圾转运站26座。加快渣土运输车辆迭代升级,渣土车辆迭代升级比例达到100%。开展联合执法整治活动80余次,强化私拉乱运、上路带泥处罚力度,规范渣土运输市场秩序。深化餐厨废弃物管理,实现餐厨废弃物生产单位签约率100%,济宁智慧餐厨APP注册率100%。加强各镇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巡查考核,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在济宁市对各县市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评中,名列前茅。坚持文化铸魂、文化强卫,建设“关爱、参与、发展、公益”四种环卫文化。2023年6月1日,省环卫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城乡环境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邹城举行,邹城市岚桥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被全国总工会评为2023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对标一流 追赶超越
管理能级越来越足
按照省住建厅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要求,对照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根据市直相关单位建设需求,优化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该局先后赴青岛、开封等地学习平台建设经验,初步确定平台建设思路,完成平台新址施工设计图及装饰工程基础施工,推进平台施工建设。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精准、高效的特点,加大对市容市貌、街面秩序问题的采集力度。2023年以来,共采集城市管理一般问题15.6万条。根据考核目标,狠抓案件督导考核,落实责任评价制度,对案件采集、立案、派遣、处置等流程全过程监督,对案件处置单位定期评价,印发周报40多期、月报12期,现场对案件确权500多次,处置率达99.91%,有效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出行安全的城市部件问题。截至目前,在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考核中,邹城市排名前三。在2023年6月份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数字城管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中,邹城市荣获一个集体三等奖和两个信息采集岗位三等奖。
党建引领 服务为先
队伍建设越来越强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业务,全面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党建红和城管蓝互增色。深化理论学习,采取“党组统学、集中自学、专家讲学、体验践学”等多种方式,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系统内组建“共产党员突击队” “学雷锋服务队” “巾帼先锋队”,在左岸、悦邻中心、峄山路打造城市客厅3处,在城区38个社区成立城管服务站,建立城管、园林、环卫“蓝绿橙”3支社区服务队,构建快速高效“处置网”,截至目前,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1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开展扶危济困等活动205次,服务群众3.26万余人次。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创新服务举措,推进危房改造上门备案,实现群众零跑腿。不断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办理群众反映事项4960多件,印发办理通报34期,督办社情民意事项301件,办复率达100%,确保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疑惑问题解释到位。践行低碳发展理念,邹城市综合执法局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2023年6月20日,济宁市城市管理系统党建工作暨模范机关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该市召开,邹城市城管党建和模范机关建设经验做法在济宁城管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