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史祚仪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宁市任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来自任城区不同领域的团员代表欢聚一堂,肩负着全区近3万名共青团员的重托,共襄青春盛举。作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参加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任城团区委,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为我市青年发展事业而不懈奋斗。
大会就一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五年工作有效部署及展望。“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始终以担当大任为使命,展现‘青春永奋斗’的激昂风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补钙铸魂,主动把个人的‘小坐标’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上。”任城区委书记张令华在大会上说。
优化思想引领
凝聚青年共识
一次团代会以来,任城团区委始终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职责,围绕全区党政中心工作,回应青年实际需求,任城青年在各自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砥砺拼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任城团区委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最主要的政治任务,锻造有信仰、讲政治、重品行、争先锋、守纪律的新时代团员青年。建立健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立“青声入微”——任城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先后选配政治立场坚定、宣讲能力过硬的青年讲师300余名,开展面对面、分众化宣讲2400余场,覆盖青少年30余万人次。巩固提升团属媒体平台影响力,夯实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在全省率先打造“任城青年”微信小程序,形成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等组成的“任城青年”新媒体矩阵,粉丝突破15万。
锚定中心工作
扛牢职责担当
为青年创业搭平台、拓人脉、引项目、优服务,任城团区委协调中国银行,实行“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和“降门槛、减程序、贴利息、贴全额担保费”等贷款服务,累计发放青年优惠贷款13.32亿元。常态联系在外大学生6000余名,建设高校“青鸟驿站”26处,推送就业招聘信息、解读人才政策,累计服务5000余名来任就业创业青年人才。做好“运河学子·归巢筑梦”实习实践品牌,为返乡学子进政企、进社区、进农村锻炼提供平台。
全面实施“青春建功乡村振兴行动”,组建乡村振兴青年赋能团,出台《关于支持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十条政策》。推荐各级“乡村好青年”1488名,推荐马明文、刘凡周成为山东省“乡村好青年”“齐鲁乡村之星”。
助力青年发展
推进就业创业
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全面突破,任城团区委打造青春街区等青春阵地30余个,累计开展青春活动1200余场次,服务青年15万余人次。聚焦青年关心的就业、婚育、住房等重点领域,区级层面出台政策百余件。“运河夜校”火热出圈,发挥大学、社会团体作用,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惠及更多年轻人。大步推进“青年优居计划”,实施“青年优驿”“青年优购”等项目,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全省“青年驿站”优化提升试点,打造“青年优驿”9家,提供各类优惠房源1000余套,有序衔接“一张床、一间房、一个家”,全链条、全方位保障青年“安居梦”。常态化开展青年“双创” 行动,举办四届“任创汇”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35个青年创业项目参赛、80余个项目在任城落地生根。打造青春直播电商、就业创业新平台,举办“青鸟计划 就选任城”“青年人才节”等活动200余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全面从严治团
持续深化改革
任城团区委坚持问题导向,机关基层联动,团青学少协同,系统推动团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深刻变革,切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国县域共青团组织改革试点获得“好”等次,改革经验被团中央推广。“两新”和社会领域组织密度大幅提升,行业系统团建持续延展,构架起“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功能型网格团组织体系,建立“青春格格”服务管理中心、15个一级镇(街道)网格团委、109个二级网格团总支、1034个三级网格团支部。将“两新”组织团工委、快递行业团委、电商行业团委、商圈团委等团组织全部下沉到网格。15个镇街、运河经开区全部成立青工委,吸纳创业青年、“两新”组织成员加入,农村领域实现团支部应建尽建。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分批入队,建立全周期、阶梯式培养激励机制,全社会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少先队员光荣感持续增强。将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纳入同级政府教育督导、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在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等23家学校打造学校少先队工作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