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黄守一
2023年以来,邹城市郭里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动能转换新镇、乡村振兴强镇、山水涵养小镇、文化教育名镇”发展目标,坚持“一核两园三区”发展格局,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镇呈现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镇域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小微企业园被评为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典型经验被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爷娘庙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独山村获评省级景区化村庄,特色农产品“烤核桃”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林交会金奖,伏陶文化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伏羲陶文化传承基地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扶徕谣》荣获山东省村歌故事会优秀作品奖。
保持定力 勇毅前行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财政收入完成2966万元,同比增长34.5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17.6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30%;新增“四上”企业11家,超额完成全年新增任务目标。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展高新材料二期装配式建筑箱梁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衡泽食品用塑料包装项目、慕远年产70万吨纳米材料生产项目即将投入生产;小微产业园二期、福丰二期等在建项目提速推进。招商引资量质并举。2023年以来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洽谈推进项目,累计外出招商35天,拜访企业80余个,邀请客商考察10批次,签约落地亿元项目4个,广州濡美、鑫圆电子科技、曙光食品等在谈项目持续跟进。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李老头食品荣获济宁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铜奖,米香食品获评“山东省直播电商企业”称号,冠华包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小微产业园被复评为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强化中小企业发展保障典型经验被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报道。
持之以恒 靶向发力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基础越来越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先后完成农田排涝、1万亩高标准农田、滞洪区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环山河、郭里沟等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新建桥梁16座、拓宽河道2公里、疏通河道1.2公里;完成独山水库清淤、西郭塘坝除险加固工程,防汛抗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济宁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乡村振兴底色越来越靓。成功创建朝阳村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五厘山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爷娘庙村获评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独山村获评第四批省级景区化村庄;大力开展“赶黄河大集,赏四季郭里”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二月二春风高李”“三月三纪念伏羲女娲”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型经验被新华网、《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立足镇域特色文化,成功打造村歌《状元高李》《扶徕谣》,并分别荣获邹城市首届“唱支村歌给党听”村歌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其中《扶徕谣》荣获“村歌嘹亮·2023山东省村歌故事会”优秀作品奖。乡村振兴成效越来越实。以农业机械化助力粮食生产减损增效,郭里镇作为济宁唯一承担了省“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圆满承接省级农机作业现场会2场;以创新践行文化“两创”,成功打造“福兮”系列柴烧土陶文创产品,伏陶文化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独山寨“烤核桃”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林交会金奖,汇香源、李老头食品共计6款产品入选山东省预制菜协会“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名单,五康轩获评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生态农场并作为济宁唯一获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典型经验被《济宁改革创新》刊发推广。
优化布局 完善功能
城镇建设提档升级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实施镇驻地绿化养护服务项目,累计修剪行道树2000余株、绿化带30000平方米,完成绿化补植7000平方米;实施兴郭路西延绿化项目,累计新增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完成道路提升5.13公里,道路通达3.5公里,道路养护14.4公里,安防整治10.78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镇功能日臻完善。五康轩增设林下赛车、动物观赏等娱乐项目,打造亲子游、周末游网红打卡地;土陶馆完成展馆改造提升,伏羲·陶文化传承基地获评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成功招引百意超市入驻,满足群众休闲购物需求;与新华书店合作成功打造全民阅读中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镇村环境不断优化。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累计维修垃圾吊臂箱20个、更换垃圾桶500余个,清理“四大堆”700余吨、河道沟渠200余公里,改造农村户厕110座,新建公厕2座,改造农村危房15户;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功创建美丽庭院140户,王屈村、爷娘庙村、黄路屯村被评为邹城市五星村;全面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通过执法带动、各方联动等方式,提高门店落实环境卫生责任自觉性,城镇文明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大力开展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累计整治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环境秩序问题500余起。
践行宗旨 为民造福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大力推进教育强镇筑基提升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累计投资3000万元实施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和郭里中学改扩建工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典型经验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刊发推广,打响了“郭里教育”品牌;积极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完成镇卫生院手术室升级改造、亚ICU建设;投资30余万元建成村级卫生室1处,成功打造农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认真落实朝阳助学、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累计帮扶在校学生98人,发放救助资金12万元;完成664名60周岁以上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将4户6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完成11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成功举办“春风送暖·职等你来”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57个,开发乡村公益岗185个,城镇公益岗21个,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持续提升特殊群体医疗保障水平,为1100名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发放拥军证;积极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共筛查1741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志愿服务更加多元。组建“心伙伴”巾帼、“萤火虫”医疗、“红枫”老支书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讲”“防养老诈骗守护夕阳红”等常态化理论宣讲150余场次、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0次、“五为”志愿服务500余次;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23年广场舞大赛,累计完成戏曲下乡108场、电影下乡270场、乡村阅读活动180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慎终如始 恪守底线
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023年以来,共行政拘留64人,抓获侵财类违法犯罪人员36人,为群众追回财物累计58万元,辖区侵财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0.7%,破案率同比上升21.4%;狠抓矛盾问题化解,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案件,全镇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紧盯工贸企业、自建房屋、燃气、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从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累计出动安全检查组100余次,聘请专家开展专项检查40次,下发执法文书91份,检查发现隐患问题整改率100%;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群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扬尘防治、散煤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