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曹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梁山县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关注、培养和使用,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引擎”。
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激活人才“引擎”。梁山县以党建为抓手,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坚持组织领导,建优建强基层党组织,大力选拔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能够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以人才为关键,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坚持育好用好实用型人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挖掘、组织农村中从事现代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土专家”“老把式”“田秀才”“乡创客”,切实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发展新局面。
创新职称晋升,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职称晋升一直是横在人才面前的大问题,要让乡村一线形成人才竞相迸涌的好局面,就要打破职称晋升的“天花板”。梁山县聚焦农村科技人才职称评审问题,完善机制、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建立乡村振兴一线优秀科技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以职称评定赋能乡村振兴。农民参加职称评定不受学历限制,不收取任何费用,主要考查其农业技能与带动效应。重点面向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目前,梁山县已有43人取得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这些持证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领头雁”。
近年来,梁山县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深化“项目+人才+产业”合作模式,招募创业者、专家学者、创业团队、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推动各领域人才向乡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在馆驿镇,侯晓曦通过技术入股、专业服务对接东侯村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共发展社员101名,流转土地3000余亩;刘利霞通过技术入股、专业服务对接的韩国梨、葡萄采摘园项目,种植面积达100余亩,栽植多品种梨树,其中秋黄梨获得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当地农户除直接获得种植收益外,还通过收集、分装、运输等务工方式获得收入,有效解决妇女、老年人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梁山县已有4个乡镇入选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9名,落地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9个,每年带动招募村及周边1000余名村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120余万元。
同时,梁山县还通过实施“梁雁回归”返乡入乡创业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式,做好各类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不断点燃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