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前,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5G等技术的更迭出新打破了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媒介圈层传播方式,这为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新契机。
优化传播内容:以数字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模式
人工智能赋能,促进文化短视频的生产生成。A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短视频平台的走红,并在内容创作、分发、互动与管理等环节中融入了人工智能功能。因此将文化内容引入短视频平台,向用户群体传达使用乐趣,鼓励其积极参与创作与互动,提升用户拍摄兴趣,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
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与从事传统文化发展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与个人进行合作,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方式推出大量的传统文化弘扬活动。拓展传统文化短视频的类别,提升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精心设计并调整视频创作内容,运用趣味性、优质性、个性化内容全新演绎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助推其深入发展。
数字视听呈现:以数字技术焕发文化创新活力
数字化叙事,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演绎新形式。利用数字技术为受众群体营造“全景式”“沉浸式”的感触氛围,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视听盛宴。例如,可采用全息影像技术等多种数字科技,对“山东手造、孔子博物馆、齐鲁历史”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设置AR识别,增强人机互动,为受众群体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引入纹样DIY定制、手绘孔子、VR校场射箭、仿真戏台等科技互动项目,吸引观众游客的目光,提供酣畅淋漓的游玩体验,从而为文化传承提供全新路径。
数字化场景,塑造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新载体。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方式,引导年轻群体积极参与,构建新的传统文化传播体系。推动实体书店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书店、智慧书城,推动书店由单一图书卖场向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转变。立足优质教育内容资源,以“5G+数字内容+智能平台”为核心,推动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以数字为切入口,融合文化、创意、科技等元素,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虚实融合一体的高科技数字体验智能平台,培育虚拟演唱会、虚拟景区、虚拟文化场馆、虚拟体育、虚拟偶像、虚拟导游等文旅消费新业态,构建“元宇宙”,发挥虚拟场景的魅力,提供“传统文化+元宇宙”的新体验。
精准传播对象:以数字技术提升文化传播能效
屏幕融合互动,实现传统文化的高效利用。将移动端的“小屏”作为全新的内容传播阵地,畅通电视端“大屏”和移动端“小屏”的融合渠道。“大屏”保持高密度与高频率的传播策略,同时,通过剪辑精彩内容,在微博、B站、今日头条等当下火热的媒体平台中进行多维传播,精准化对接用户群体,将流量逐渐引向“大屏”,确保话题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热度,构建长尾效应。
注重在游戏内容与形式中输入全新的技术,在建模、渲染、沉浸式交互体验、5G、AI、VR、AR、8K等技术的综合支持下,打造可视化、强交互性、沉浸式的传统文化关联游戏,助力山东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全新的传播IP。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化服务功能,用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与各级部门、各类社团数据联动、供需联通,打造“五为”志愿服务数字地图,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山东公共文化云”省市县三级数据完全对接,打造全省联动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库、文创中心,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构建新型服务提供与反馈模式。精准匹配用户画像,将潮流与传统相结合,用最新的“硬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软表达”,从而引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全新的“流量密码”。(作者单位:中共鱼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