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127版:119太白湖生态环保局

着力打造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宜居的太白湖新区

蓝天绿水交相辉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

生态美景入画来

老运河人工湿地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

本报通讯员 张臣龙

近年来,太白湖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理念放在首位,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抓实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生态宜居新城。新区先后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区”“山东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首批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

坚持绿色主线,岸线共治永葆“一泓清水”

一湖碧水出北湖,太白湖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区域,河湖众多,水系发达,京杭大运河、洸府河、泗河等五条河流分别由上游流入新区,进入南四湖。为切实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太白湖新区正式成立之时,即优先提出“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 “治、用、保” 防控系列措施,先后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确保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

围绕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严守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底线,把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今年以来,新区先后召开10次专题会议、4次党工委扩大会议、主任办公会进行研究部署。印发了《太白湖新区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太白湖新区南四湖流域2023年度汛前水质保障提升行动方案》《太白湖新区2023年度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暨面源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攻坚方案,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每周召开联席会议。

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污染因素,全面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和汛期清淤行动,清理雨水井6033个、管网17.2公里,有效减轻了雨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大力推进南四湖流域河湖岸线清废行动,清理四乱问题475处,打捞菹草、浮萍2765.43亩。实施国控断面包保巡河制度,实施每日科级干部带队巡河,排查整改问题5188个。坚持预防为主,施行与上下游兄弟县区联席会商制度,全力配合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签署河流断面生态补偿协议,推进上下游共同治理。建立联合监测制度,建设河流入境水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分析,及时预警。

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治水模式。目前,全区3家污水处理厂已全部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全区功能性人工湿地累计达8处,总面积达23000亩,占辖区总面积的11.5%。今年,总投资9700万元的洸府河水生态治理项目正在筹备实施中。同时,栽种补植丰富多样的地表植物和水生植物30余种、1000余万株。提升湿地的景观多样性,增设造型古朴别致的园林建筑,提升湿地的观赏趣味性。湿地集水质净化、生态保护、游览观光于一体,共计拥有各类水生动植物300余种,鸟类200余种栖息繁衍。2023年,共接待各项视察调研80余次,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方共赢。

1至9月份,全区4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了地表三类水标准,入湖水体优良率100%。

坚持综合施策,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太白湖新区辖区涉气企业较少,共计52家,且多为小微企业。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出台了《济宁太白湖新区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太白湖新区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

重点突出工地扬尘治理。紧盯关键区域、关键环节,夯实包保责任,将工作战线前置,用足“微”功夫,做到最“实”处,促进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摸清底数,压实包保责任。摸底排查主城区工地污染源57处,作为管控重点、治理重点,并绘制污染源“作战图”,拉出工地详单,由住建、街道明确包保人员24名。同时,包保人员作为工地扬尘治理第一现场负责人,进行驻点蹲守帮扶,督促各项环保要求落实落地。串联“四条战线”,织密“抑尘网”,统筹发动多方力量,组建4支工作队伍,采取预防为主、提前介入督导检查等多元化检查方式,切实织紧、织密环保“抑尘网”。实施“互联网+”线上巡查,利用环保、禁烧等视频系统线上24小时不间断巡查,尤其是夜间安排专人盯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推送。

实施包片、分网格巡查,按照“两个中心一条线”,成立三个专班进行包片检查,除对外部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外,加大对建筑主体内部切割、打磨等工序督导。严格执法检查,成立住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应急处置队伍,对检查中发现的扬尘突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不达标等行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取证,并根据核实情况进行责令整改、停工或者移交处罚。严格整改“回头看”,组建联合工作专班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查”,除到问题现场外,同步督查责任部门问题整改记录、台账等,督促履职,尽责到位,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集中约谈2批次。

实施工业源治理提升行动。联合清华团队开展源头替代核查工作,通过对企业基本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排污许可证副本、废气检测报告(有组织、无组织)、原辅材料VOCs含量CMA检测报告/MSDS报告、原辅材料产品说明、危废合同及危废转移联单等方面进行核查评估,全面完成52家涉气企业“一厂一策”更新修订,对6家重点企业帮扶12次,辖区2家企业成功获批绩效引领性企业。

实施夏季烧烤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烧烤进院、炉子进店、油烟进管”的“三进”原则,确立了“定区域、定时间、定标准、定保洁、定管理、定责任”的“六定”标准以及“一改”要求。摸排城区涉烧烤商户64家,综合执法、生态环境、镇街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油烟设施配置、燃料使用等进行突击检查,对烟气排放进行现场检测。行动中,共计摸排120余家(次),整改突出问题4处。

实施移动源整治行动。强化源头管控,实施升级替代,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辆164辆,完成率为105.8%,扎实开展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工作,共计报废更新141台,全区国三及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达80.7%。开展柴油货车尾气联合执法,累计检测车辆7184辆,对重点路段实行24小时管控,严查冒黑烟、闯禁区等违法行为。

1至9月份,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7,全市排名第2位;PM10浓度67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1位。

坚持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水平

立足要素保障,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事效能,积极推进济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翔浩工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立足助企攀登,实施重点企业“点对点”精准服务,2家企业成功获批绩效引领性企业。

组织开展危险废物集中问题排查整治“回头看”、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等行动,排查点位153个,调查5个地块土壤环境,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辖区环境安全率100%。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以执法大练兵为总抓手加大行政执法学习培训,采取柔性执法和差异化执法模式,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上报双随机日常执法检查共139条,人均46.3条,信息公开率百分之百,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起,办结信访案件24件,群众满意度百分之百。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利用民意“5”来听、驻村包户等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环保诉求,解决群众身边难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蓝天、绿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一幅环境优美、生态绿色的美丽画卷正在太白湖之畔徐徐展开,正凝聚起磅礴向上的力量。

今后,太白湖新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023-12-26 着力打造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宜居的太白湖新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616.html 1 蓝天绿水交相辉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