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韩林林
地处嘉祥县西北部的黄垓镇是名副其实的“宝藏镇”,电商产业、畜禽产业、环卫产业非常强。在环卫设备生产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南有湖北随州,江北有嘉祥黄垓”,足以彰显嘉祥县黄垓镇在行业内的地位。
今年以来,黄垓镇深入贯彻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始终践行“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理念,凝心聚力,盯住目标,争先创优,奋力推进黄垓镇高质量跨越发展,着力打造“电商名镇”“畜禽强镇”“环卫重镇”。
镇域经济稳步壮大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黄垓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中国淘宝镇”、“山东省电商示范镇”、“济宁市环卫设备特色产业镇”等优势,大力发展畜禽、环卫设备两大支柱产业,不断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兴则镇域经济旺,该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1至9月份,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8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81.17%;规上工业总产值3.69亿元;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幅109.1%,全县第1名;外贸进出口总量8344万元,完成率104.3%,全县第2名;助企攀登工程全县第2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039.64万元,全县第3名;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县第3名。东环等4家企业入库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祥农荣获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中达威等2家企业入选市级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东环荣获济宁市瞪羚企业。黄垓镇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山东省省级专项试点工作,环卫车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畜禽产业园推动肉牛发展被《济宁政务信息》《济宁改革》刊登。
该镇还投资1.5亿元,高标准建设鲁南畜禽产业园,规划面积180余亩,建成后,预计年交易肉牛将达到20万头,将成为产业集群内活牛交易、检验、检疫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标杆企业。深耕细作以环卫设备为代表的“朝阳产业”。全镇环卫车辆生产及销售企业达150余家,其中工信部公告企业10家,公告车型300余种,年产环卫车辆1万余台,年产值20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加拿大、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整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吸污车等细分类别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招商引资提升质效。黄垓镇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7.2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税收1000余万元。其中,总投资2.15亿元的丽国生物科技项目,年产80000吨食品级氧化钙、80000吨食品级氢氧化钙,5000吨食品级乳酸钙投入生产,年产值90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是目前济宁市唯一一家具备食品级氧化钙、氢氧化钙生产能力的企业。总投资1.8亿的信互通专用车交易市场项目,盘活低效用地80余亩,该项目已获得新车入户、二手车过户等车辆登记服务资质,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环卫设备二手车交易市场。久达新能源专用车制造项目,正在进行车间主体建设,建成后可年产各类新能源环卫车、观光车1000辆,产值1亿元左右。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黄垓镇按照“单项有亮点,整体有特色”的发展思路,注重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在促进农业增效上做文章,把发展“绿色、高效、新特”种植作为农民创收的主渠道。
加快土地流转情况,提升规模经营。黄垓镇共有耕地面积4.3万亩,土地流转面积约2.9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67.4%以上,亩均流转收入1000元左右。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13000亩建设,提高粮食产量、筑牢粮食安全底线。1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303.87亩。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化工作,夏季机收9个村,5500亩土地。
推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做大做强“特菜、水果、苗木、中草药”四大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向绿色、品牌、集群、融合方向转型升级。比如鲁鑫田园综合体发展林业、渔业及养殖业融合发展;司垓村、西孔村发展西兰花等特菜种植;张垓、西孔发展牛蒡等中草药。用好1.1万亩富硒土地,创建富硒牛蒡、西蓝花等有机瓜菜种植生产基地。
镇村品位有效提升
黄垓镇着力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高标推进,全面提升镇域环境。以工程的方式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做到“一村一策”,逐村制定村庄规划设计。投资500余万对驻地进行整体提升,对驻地外立面喷涂真石漆3万余平方米,沿线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铝塑板广告牌,统一安装铝塑板门头400余个,门前硬化3000余平方米。老庵村、鲁店村等硬化道路7千余米,四好农村路硬化700余米。高标准规划设计2个省级和美乡村、4个市级和美乡村建设,铺设路缘石2000余米,拆除违建320平方,粉刷墙体10万平方,绘制彩绘1000余平方,补植绿化2万余株,道路划线15公里,树木涂白5公里,整治坑塘6处,拆除残垣断壁(荒芜庭院)26处,铺沥青路4公里,修剪绿化31个村,清理镇村周边“四大堆”200余吨。
数字化监管,实现“智”理新时代。黄垓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为切入点,投资100万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平台,创新三大机制、发挥四项功能、建立“1+2+N”监管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对乱贴乱画、乱堆乱倒、乱停乱放进行监管和处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进入“智”理新时代。
强化督考,保持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化”监管保洁长效机制,将全镇划分为18个“一级网格”、34个“二级网格”,配备网格长34名、专职网格员98名,实现“网格化全覆盖、服务管理无缝隙”。推行文明商铺创建行动,建立商铺门前五包制度,将商铺纳入文明银行管理,对商铺卫生保持情况进行积分,积分情况和商铺环卫费挂钩,根据卫生保持程度,可相应免除百分之30、50、80、100的卫生费,同时积分还可到驻地文明银行兑换商品。
民生福祉显著提高
做好特殊群体生活保障,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康复救助等各项惠残助残政策,累计新办理残疾证86人,新办残疾人“两补”59人;实施无障碍改造7户,发放轮椅、坐便器、手杖等辅助器具91件。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治疗11人,为1名肢体脑瘫儿童发放了轮椅,为1名听力残疾儿童适配了人工耳蜗。用好“如康家园”残疾人就业康复基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实用技能培训6期。新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人,帮助1名孤困儿童申请助学圆梦资金;开展困境儿童“微心愿”圆梦行动,为6名困境儿童送去自行车、被子、毛巾等圆梦礼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扎实开展微慈善“冬暖夏凉”行动、“幸福来敲门”走访慰问等活动,走访慰问老人100余人次,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资;为20人发放暖风扇、电热毯40件;为15人发放夏凉席、电风扇、清凉包共计45件。开展“食品药品”两个责任包保工作,选派6名科级领导干部和44名村干部对393家市场主体进行包保。新增发展荣军联盟成员单位100家,对全镇18个行政村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规范提升。家庭医生共签约26509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10364人,签约率达到80%。
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有10个功能室;提升村级实践站10处,培育“冉子讲堂”“红色先锋”“唐柏新风”“文艺润心”“小行大爱”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注册志愿者6000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0余次。开展送戏下乡100余场,电影下乡200余场,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36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20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生活。
防止返贫持续发力。争取上级资金206万元,对黄南、铁庙、丁垓3个基础设施项目和西孔帮扶车间产业项目,为西孔、铁庙、鲁店、向阳、胡楼等5个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共6.5万元左右。建立“月走访、月调度”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帮扶干部每月重点排查住院个人自付2万元以上户、新增低保及重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时将风险人员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开展集中排查1次,召开防返贫监测培训会议11次,核实研判防返贫预警信息330条。2023年为22名困难子女申请“雨露计划”助学金3.3万元;为70户173人帮扶人口发放项目分红4.8万元。新增办理低保51户、122人,五保12人;办理临时救助17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额1.36万元;实施低保大学生救助14人、朝阳助学10人。
基层党建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黄垓镇积极开展“基层党建规范提升年”活动,坚持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难点工作抓突破,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力全速推进基层党建提档升级。
加强基层治理,激活农村党建“助推器”。黄垓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示范区创建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探索出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织密治理微网格,构建了“示范片区-党支部-网格-网格长”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全镇划分网格257个,选优配强网格长257名,延伸了包保到户、覆盖到户的组织触角;多元共治齐发力,开展“党代表进万家”活动,联合村“两委”干部、“党员操心人”到群众家中聊家常、话里短,详细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努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质效,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建设组织堡垒,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黄垓镇以提升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先锋力、干部创造力为抓手,指导各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围绕“三突出三构建”工作目标,开展“党建阵地规范提升”行动,对全镇1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搭建一个党建平台,以鲁店村党委为核心,7个党支部为主体,各村党建“红色网格”为一体的党建一体化格局,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由“串点成线”迈入“强片拓面”新阶段;锻造一支“后备人才队伍”,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干部培养机制,大力拓宽选人渠道,培养后备人才41名,壮大后备干部队伍,细化传帮带培养措施,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丰富经营形式,拓宽集体增收“新渠道”。黄垓镇坚持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模式,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全镇重点工作,建立科级干部包服务区、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包保机制;立足村庄资源禀赋条件,分类别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样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丁垓村党支部领办嘉祥县双德专业种植合作社,建设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按照“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地、合作社管理”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司垓村党支部领办嘉祥县保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模式提高村民分红;铁庙村以“万村共富”行动为抓手,创建了“公司+党支部+农户”的蚯蚓养殖发展模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8万元;朱庄村借助招商引资将闲置学校公开招标租赁,打造了绿色食品“特色产业”,村集体年增收6.4万元,带动4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了“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预期目标。
强化文化融合,奏响和美乡村“交响曲”。黄垓镇注重挖掘“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冉子”儒家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智慧,赋予时代内涵,促进融合发展,赓续农耕文明,创造和谐友善的乡土文化氛围,破除陈规陋习,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黄北村依托冉子祠、冉子湖、汉唐古柏等传统文化遗产,建设了冉子文化广场,发挥资源优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把村庄建设成为“勤劳丰德、环境优美、人具修养、万物昂扬”的幸福家园;西孔村秉承儒家文化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绘制墙体文化,利用儒家文化建设了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现代村庄;鲁店村坚持党建引领、兴业富民、文化治村,发挥“先圣书院”影响力,绘制了寓廉洁文化与仁孝文化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引导村民和美与共、从善向上,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赋能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牌、村村有亮点”的新格局,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