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郭成佳 颜琦滔
今年以来,两城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出实招,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求突破,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紧盯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紧扣社会治安、基础教育、社会帮扶、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保险、看病就医等重点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狠抓项目建设,干出两城速度
两城镇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科级干部”包保服务机制,狠抓推进落实,干出新速度。坚持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思路,以独山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契机,着手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打造文旅融合、文旅产品供给示范点。立足山体优势引进建设滑雪、漂流项目,积极探索鲁山林场生态观光农业的开发路子,打造万亩林果花海和阶梯水库。积极申报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项目,助力乡村五大振兴。立足生态振兴,加快推进森林抚育项目,完成荒山造林任务。强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统筹大蒜、渔湖产品等优势资源,谋划推进产业链延伸。因势利导种养产业规模化,着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化。
丰富文体生活,创建活力两城
为满足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文化惠民水平,今年以来,两城镇瞄准群众文体活动需求,全面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对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提档升级。完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等文化空间。广泛开展广场舞、文化惠民演出、图书阅读等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围绕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体现节日文化内涵、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文化活动。立足人文历史、传统资源优势,突出乡村特色,以“节”为媒,相继举办了以“杏福相约 春满两城”为主题的王庄杏花旅游文化节,以“浪漫独山岛 乐在山水间”为主题的独山岛乡村旅游节,以“寻根祭祖,开创未来”为主题的伏羲文化节,以“贯彻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全民广场舞大赛,还有农民丰收节、农耕运动会、庆丰收篮球联谊赛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两节四集会四赛系列活动,吸引市内外游客12万余人。
完善扶老帮困,共建温暖两城
两城镇秉承“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理念,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精准落实救助政策,全面推动社会帮扶工作,兜紧兜牢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网,提高残疾人家庭收入,对没有合适就业机会的残疾人给予进一步指导,加大技术岗位培训力度,公益岗职业培训34人,残疾人农业技术培训60人。持续深化“济时救·微即助”工作,对困难群众及时发现、主动帮办、即时救助。高标准打造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儿童完成微心愿,完成困难儿童“希望小屋”建设。持续进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农民增收。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低保、特困供养等动态管理工作,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关爱,深化“济时救”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保障落实各项医疗救助政策。
深化基础教育,培育优教两城
两城镇始终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建强树优创示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今年以来,两城镇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投入50余万元改扩建两所普惠制幼儿园,对辖区中小学教学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2023年中考和小升初成绩均实现大幅提升。10所中小学获得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开展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深入实施“严师工程”。全力抓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培养优秀师资队伍,中考成绩大幅度提升,两城一中获得了“济宁市百强乡镇中学”“济宁市文明校园”等称号,全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绿色两城
两城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定期开展“清脏、治乱、拆违”活动,全面整治违建、清理墙体广告、乱写乱画、四大堆等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对各村进行观摩评比,压实村干部、公益岗等责任,人员机械齐上阵,全线拉开,集中攻坚,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的高压态势。开展小城镇建设提升行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稳步解决农村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辖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目标,全力推动环独山湾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大片区基础设施投入,围绕群众需求和实际地容地貌,借助自身特点,高效发展,延展优势,围绕独山神石周边闲置区域进行了微景观改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强化社会治安,构筑平安两城
今年以来,两城镇为全面提升辖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累计开展反诈宣传40余场次,发放反诈宣传材料3万余份,成功破获反诈案件7起。通过开展夜间警灯闪烁行动、民警赶农集、民警访民户等活动,增加见警率;充分发挥村警网格员作用,建立村级社会治安巡逻队伍;加大技防投入,提高破案率。同时,两城镇坚持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着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以点带面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网格,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医疗保障,实现健康两城
两城镇始终把深入开展提升看病就医群众满意度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作为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的重要目标。新综合楼投入使用,各种检查设备齐全。相继成立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保娟名医工作室”“刘星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利娟产科名医工作室”,让周围群众不出镇就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面持续扩大,202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独女双女户父母、优抚对象及7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等人群进行免缴费资格认定,对低保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帮抚对象等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系统维护,做到应保尽保。持续开展异地就医医疗报销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救助和“济惠保”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的推广。持续推进化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扎实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活动,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工作效能明显提高,群众呼声和合理诉求得到充分反映和解决。通过党建引领,让群众分享更多的政策实惠和改革成果,有效提高了群众对两城镇民生政策和工作成效的知晓率,有力推动了两城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