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103版:95邹城民政局

聚焦民生办实事 砥砺奋进促发展

——邹城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推进会

颁证仪式

开展红色教育入党宣誓活动

首届地名文化书画摄影展

开展关注独居空巢老人爱心义剪活动

开展“护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

开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调研活动

本报通讯员 郑博文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邹城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境界标准,坚持党建统领,立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进一步提高站位格局、树立志气志向、突出担当创新、善于统筹协调、严守规矩规范、夯实基层基础,涵养斗争精神和进取品格,打造更强干部队伍,推动邹城民政工作奋进突破、再攀新高。

筑牢党建统领根基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党建统领,聚焦“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开展“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为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夯实党建统领,打造“政治型”机关。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全面抓好分管领域内的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工作,做到党建工作和民政业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清单,专题研究分析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决落实到党建具体工作中,以政治引领促政风、转作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一月一提示、一月一上传、一季度一上报。实行“制度上墙、职责上肩”,各科室、事业单位工作制度上墙,每名工作人员职责任务上肩,让全局工作人员时时把职责任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开展“三亮三比三创”活动,在科室、窗口单位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作风、比业绩、比贡献,创优质服务品牌、创优质服务岗位、创优质服务标兵,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工作流程规范化,梳理修订《邹城市民政局业务职责汇编》,完善各科室单位业务职责范围、风险防范措施等,共梳理业务工作97项,逐项明确工作流程步骤、绘制流程图,让工作有制度、办事有依据。

加强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学懂、弄通、悟透理论原理,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学习计划,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党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讲认识感悟、讲收获体会、讲思路举措。开设“科长大讲堂”,聚焦改革创新、效能提升、业务过硬、政策经验等内容,按照每周一期,进行“思想破冰”,引导民政系统干部提境界、强能力、转作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民政业务知识,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武,全局54人参与,经过初试、复试,10人进入决赛,并为优胜选手颁发奖品和证书,提高了干事创业热情。

擦亮民政品牌,打造“服务型”机关。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创建原则,坚持系统化布局、分类化施策、立体化推进,通过强制度、抓体系、补短板、树品牌、增实效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出“1+N”型品牌矩阵。一是点亮社区治理邹城品牌,市民政事务中心党支部发挥城乡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工作职能,以创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炼邹城特色标准117项,创新性构建了 “邹城特色社区治理和服务标准体系”。二是婚俗改革开新篇,市婚姻登记处党支部深入开展“三级联动”模范机关建设和事业单位质效提升,实施婚姻登记“一站式”“0收费”“婚登+N”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倾力打造“真情婚登暖民心·务实党建树形象”党建品牌。

夯实基本民生保障

坚决完成兜底保障任务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惠及全市各类救助对象3.2万名。建立健全社会救助领域主动告知救助政策、主动发现救助对象、主动公开救助信息“三主动” 工作机制。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教育、医疗、住建等10个部门建立共享机制,依托管理信息平台,及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目前,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834人,城乡特困6494人,临时救助1645人,累计发放救助金1.5亿余元。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容错免责、诚信告知、低保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报送的“爱心救助”宣传视频被评为济宁市2023年度社会救助优秀宣传成果,推荐的分散特困人员照护人被评为山东省2023年度最美照护人,“邹全助”社会救助品牌被确定为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邹全救助码上服务”案例荣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成奖。

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络。精准落实“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为42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共计31.08万元。利用暑期组织69名孤儿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济宁市困境儿童微心愿圆梦行动启动仪式暨关爱服务现场推进会在邹城市召开,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实现微心愿142个。联合邹城市文莉爱心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中华儿慈会“圆梦红包”活动,为邹城200名孤困儿童筹备爱心礼物;开展“2023年贺新春圆梦助学”活动和“周末爱敲门”走访慰问活动。强化部门联动,召集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分析研判和会商2次。保障社会散居孤儿8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91名,重点困境儿童393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3人,其他困境儿童397人,累计发放各类儿童补贴1608.6万元。

助推救助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实施多部门救助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公益组织参与救助服务工作,搭建流浪乞讨人员“避风港”,开展常态化巡查救助,做好节假日值班值守,全天候热线畅通、救助接待。相继开展了救助管理机构“6·19”救助公开日“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活动、“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实行分类救助,为他们提供个案帮扶、寻家寻亲、返乡安置、心理辅导等服务。实行“先救后助,助>救”理念,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延伸救助,做好“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通过建立易走失人员信息库、重点人员跟踪、帮扶关怀等方式,妥善帮助受助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今年,救助流浪人员71人次,护送返乡38人、亲属接回10人、协助购票或自行离开23人。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开展村务公开日和民主管理日活动,持续深化村级规范化运转。深入挖掘基层治理成功经验,该市社区治理标准化试点获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圆满完成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中期评估工作,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顺利通过结项验收,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和事堂”工作法成功获评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并入选重点推介十佳案例。印发《邹城市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印章使用范围、社区综合考核评比项目等六张清单目录》,进一步巩固“牌子多”治理成果,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招录、管理、培训、考核。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邹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办法》,成立社区工作者管理平台,实施“一社工一档案”管理;开展2023年城市社区工作者招录工作,新招录的60名社区工作者预计于2024年1月1日前正式上岗。

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市现有社会组织428家,其中社团组织17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54家,非公募基金会1家,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报告、“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能力建设培训和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等,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完善内部治理。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入章”成果,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九个同步”制度,常态化开展“建组织、扩覆盖”工作,长效推进“党建入章”,确定“红帆邹鲁·儒社同行”邹城市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及logo标识。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全市16个镇街社区社会组织1308个,市级孵化基地3个,镇街级孵化基地16个,社区级孵化基地48个。引导社会组织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参与“迎新春 送温暖”“文明城市创建 邹鲁社会组织同行”“情满六一 相伴成长”等公益活动,为全市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营造慈善社工事业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慈善救助项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和学子3938人。培育“慈善+社会救助、慈善+养老服务、慈善+未保关爱、慈善+公益福彩、慈善+地名文化、慈善+志愿服务”六大社会公益赋能服务项目和创新品牌。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市代表,参加民政部《慈善法》修订和慈善政策研讨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向民政部领导汇报了邹城市慈善工作开展情况和孟子故里优秀慈善文化思想传承和中国(邹城)慈善文化博物馆建设推进等相关工作,受到民政部领导点赞。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同志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荣誉称号。累计接收各类捐赠款物3300余万元,设立慈善冠名基金8个,社区慈善基金4个。全市共登记注册慈善义工团22个,培育发展慈善义工1.5万余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3家,实施“1+2+7”工作推进模式,16个镇街全部建立社工站,实名登记注册志愿者1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57%,超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2.57个百分点,居济宁市首位。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

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做优做强养老服务供给。完成2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邹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办理土地划拨手续,正在编制预算。完成1638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信息摸排和录入工作。开展家庭养老服务床位建设工作,依托机构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160张。推进心灵驿站站点建设,31家养老机构全部建成社会心理服务站点。截至11月份,累计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287.74万元。常态化开展防范养老服务诈骗、“幸福晚年从头开始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筑牢安全防线,为31家养老机构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印发《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发布《邹城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护理员427名。该市(创新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服务制度、服务供给、质量监管、体制机制等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作为2022年度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得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多元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提升婚登服务水平,组织“‘孟’府有你,一世情缘”集体婚礼;5月20日、21日,开展“520·521,与爱同行”,为爱不打烊,48小时暖心婚登。开辟特色《邹鲁家教大讲堂》专栏,推出45期主题课程100多条视频,线上点击量200多万人次,引导广大青年牵手新时代、弘扬好家风,争做新时代家风家教的传承者、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孝善文明的弘扬者,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为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有力支撑,争取上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奖补资金18万元。建设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5处,建设墓穴110余个。扎实开展殡仪馆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将精细化、规范化、亲情化的服务贯穿于整个殡葬服务过程,形成“礼、益、简、雅”的工作服务理念。承办济宁市殡葬礼仪殡葬花艺培训,提高殡葬服务专业化水平。

深度挖掘弘扬邹鲁地名文化。完成省级乡村地名管理示范点建设验收。城前镇、田黄镇林丰村、看庄镇东柳下邑村获评济宁市“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暨地名管理服务示范创建试点。完成《邹城市地图》《邹城市城区图》编制项目的招投标流程,启动新版地图编制工作。联合任城区完成任城—邹城线勘界联检任务;配合周边县市区完成泗水—曲阜—邹城、滕州—微山—邹城、山亭—滕州—邹城等三角点勘界任务。组建邹城市地名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地名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地名文化宣传和保护,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充分发挥民间地名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和乡土文化研究者在传播地名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大力推荐邹东山区、邹西平原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鲁西南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城前镇渠庄村和越峰村、太平镇南亢阜村、田黄镇林丰村的红色地名文化,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宣传红色地名文化。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时不我待。邹城市民政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迸发激情,解放思想争一流,铆足干劲抓落实,奋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12-26 ——邹城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567.html 1 聚焦民生办实事 砥砺奋进促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