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张庄镇农业现代基地内,40余座温室大棚成方连片、整齐排列,种植的香椿、樱桃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张庄镇坚持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通过强优势、补短板、树品牌,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强化农业基础。张庄镇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努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了总投资2600万元的小沂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和总投资1400余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完成塘坝清淤工程 2座,进一步解决农田排灌困难、道路不畅等基础设施问题,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根基。
强化科技赋能。甘薯方面:不断深化院校合作,以山东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建设脱毒甘薯实验种植基地,积极开展甘薯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腐殖酸高钾复合肥推广应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提质增效技术,促进甘薯产量增产增收;樱桃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以奖代补”加快樱桃品种更新换代,积极探索无公害栽培、果树矮化密植、智能控温系统等先进技术,聘请果科所、农业大学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不断提高大樱桃品质和产量;香椿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发展大棚香椿种植,通过聘请“土专家”开展香椿种植培训,积极注册“张小椿”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香椿“质”和“量”的双提升,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镇甘薯育苗面积达650余亩,甘薯种植面积6万亩,全镇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量超1200万公斤。
强化品牌建设。集中打造了张庄大樱桃、矬草峪地瓜、金丝皇菊、金银花等12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张庄甘薯、张庄樱桃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深化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举办樱桃采摘节、甘薯文化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做法多次被《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等省市媒体多次报道。
循环经济
产业发展“储”动力
在张庄镇中船环境畜禽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一座座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80亩,其中一期项目占地27.15亩,建设有机固废生产线、菌剂生产车间、办公楼及综合配套设施,项目的先进生产技术成功被山东省畜牧总站发文推广,成为济宁市唯一一个上榜企业,弥补了邹城市在畜禽排泄物、秸秆处理方面的空白。
张庄镇坚持把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作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紧扣19项重点工程,37个重要事项,着力在工作效能提升、重点任务落实、要素保障上下功夫。
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全面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人才招商等方式,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北京、江阴等地招商,有效洽谈吉玉庄生态旅游、善工新型建材等10余家企业,成功落地建设总投资2.1亿元的天山湖文旅、总投资1.01亿元的泉喆食品等项目。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吸引力,创新“1+N工作模式”,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帮扶工作专班,定期召开政企恳谈会,完善快速响应机制、闭环落实机制,今年以来,已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6.1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10个,总投资达28亿元。
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镇域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畜禽产业链,积极对接众客二期、肉鸭生态养殖园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02亿元的福兴肉鸭养殖项目建设进度,加紧中船环境畜禽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一期项目验收,争取年内正式投产运营,切实解决镇域内畜禽排泄物环保处理的大难题,进而形成农业生产—秸秆粪污发酵—生物天然气生产—有机肥生产—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坚持在强链延链补链上做文章,打造绿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成功招引投资1.5亿元格林科汽车拆解项目落地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就业30余人,年税收1500万元,将成为鲁西南地区现代化程度高、拆解能力强的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加快推进总投资3.06亿元的善工新型建材、总投资1.01亿元年产4万吨的生物质颗粒等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建设。
创新运营
乡村旅游“显”魅力
赶黄河大集唱青春之歌,着一袭汉服游古色古村,听悠扬古韵赏笔墨生花……一到节假日,张庄镇桐花秧村、上磨石岭村就热闹起来,吸引众多游客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享生活。
近年来,张庄镇以美丽乡村市场化运营为抓手,用好山水资源,讲好乡土故事,让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实现了济宁市乡村旅游的“破题”发展。
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围绕“樱红薯香、秀美张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凤凰山、莲青山两山文化,孔孟儒家文化等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点上出彩、沿线成景、面上美丽”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积极打造凤凰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凤栖桐花农文旅共融”共富样板区,成功创建上磨石岭村、辛寺村、虎窝村、桐花秧村、黑港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上磨石岭村、桐花秧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科学施策,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东部文旅融合发展区作为美丽乡村市场化运营先行试点,招引山东投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打造了上魔时代文化创意园项目,探索“乡村运营合伙人机制”,重构乡村农文旅发展新生态,开发研游学、实地写生、拓展训练、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推介张小庄系列IP农产品,举办赏花节、凤凰山登山节、乡土音乐节、汉服展演等活动,年吸引游客突破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拓宽渠道,念好乡村旅游致富经。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采取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提高其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全镇辖区内共有乡村民宿92家、农家乐86家、民宿农家乐一体11家;指导村级大力发展果蔬休闲采摘、传统手作体验等产业,集中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拓宽樱桃、甘薯、香椿、菊花等特色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至5万元。
以人为本
基层治理“提”效力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环境、平整开阔的广场、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这都是民生保障落实有力的证明。
基层治理是民生建设的源头基石。张庄镇立足抓早抓小,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大力推行“无讼理念”,健全“隐患排查、快速办理、联合调处、全程跟踪、数字赋能”五项机制,有力破解网格服务管理不到位、矛盾排查化解不及时、基层自治不完善等难题,创新打造了“烦事您‘张’口 满意‘庄’心头”社会治理服务品牌,网格员为民服务260余次,自主排查矛盾纠纷100件,解决矛盾纠纷230件,化解率达100%。成功入选2023年度邹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佳创新案例。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投资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新建大律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现正在推进投资200余万元的一期配套工程建设;2023年为辖区内老年人、慢病随访人群、育龄妇女免费查体8000余人次;走访困难群众1600余户,救助2196人,发放救助金1257万元,开展日间照料19人,为11位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新建高标准镇级全民健身中心1处,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256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4.431公里、道路通达工程4.721公里、养护工程7.895公里、安全防护工程15.62公里,完成道路绿化工程1500米;打造“礼悦乡亲”物业服务品牌,以去年8个物业服务队为示范进行全镇推广,物业服务人员200余人,解决群众日常问题800余条。
党建引领
干事创业“聚”合力
党建强,人心聚,产业兴。今年以来,张庄镇聚焦基层党建,按照“组织振兴、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发展思路,建强干部队伍、完善阵地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乡村振兴先锋力量。加强后备队伍建设,现全镇共有村级后备人才302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92名,补配村干部9名;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镇党委党校主阵地及魏庄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桐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凤阳新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3个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今年以来,举办“理悦张庄”大讲堂20余期,教育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强化日常监督,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实现“工作人员去向牌”各村全覆盖。
完善阵地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党建水平。严格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提升。今年以来,配套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20个,完成迭代升级的35个,自评达标率100%;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在管理运行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优质家门口的服务阵地。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围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目标,成功打造张庄镇魏庄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各类大棚40余个,发展樱桃、香椿、西瓜、千禧果等温室果蔬为主的高端设施农业,并带动周边近50户村民栽种香椿树苗600余亩,增加群众收入2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全镇共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6家,通过党支部领办、群众入社、集体入股,带活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