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孔祥波
今年以来,邹城市峄山镇以抓实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旅游高地、乡村振兴样板、宜居宜业新城,全镇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局面。1至10月,全镇共完成财税收入541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20.7%;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0.5%。“峄山桃”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遇见峄山”文旅融合案例纳入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大庄二村“和事堂”工作法获评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峄山民营经济产业园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先后承接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暨“三化”建设推进会议、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山东省纪委监委积极践行“两创”方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讨会等省级现场会4个,相关工作做法获得省市各级一致认可。
加快项目建设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倒排工期抓进度,严格督查抓成效,15项市级重点项目和39项镇级“三重”工作全面铺开、全速推进。宏河百利全矿纯电无人驾驶项目投入使用,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山东首个“5G+纯电动+无人驾驶”的“智慧矿山、绿色矿山”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年产强力传质洗气机等各类成套设备1000台(套)的新阳光强力传质除尘洗气机项目投产运营;石兴工贸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库诺科技、星高机电设备制造、浦江工业热处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心创建“亲清相峄”服务企业品牌,组建党员服务队,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安商”浓厚氛围,助力企业安心经营、提质增效、快速发展,今年先后为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用地、用工难题65个,帮助1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2600万元,保障企业用地60余亩。多维度做好企业梯度培育。积极做好辖区内优质中小企业的申报、推荐、培育等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全镇新申报规上企业13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大院大所实体化运作创新载体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入围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争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个。多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着力建强创新平台载体,拓宽“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帮助企业引进各类技能型人才100余名,推动5家企业同山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鲁威液压“产学研”合作项目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多管齐下扩大招商范围,先后赴上海、深圳、江苏、安徽、成都开展“走出去”洽谈活动15次、对接项目19个,“请进来”接待来访客商20余次,参加市级签约活动1次。截至目前,已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4.75亿元;拟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3.1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5个,总投资7.8亿元。
发展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立足农业强镇优势,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引导和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早桃、蓝莓、大樱桃、菊花、金银花、丹参等林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设大樱桃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鲁西南大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大幅提升农产品品质。今年以来,峄山特色农产品屡获佳绩,“峄山桃”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峄山大樱桃获得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特等奖”及“一等奖”,峄山“邹鲁人家”丹参茶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一体推进山、水、林、田、路、村等系统改造,近年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近6万亩,完成荒山绿化工程4500余亩,实施河道绿化30余公里、绿色通道80余公里,发展特色林果种植12000余亩,逐步实现绿量规模扩张。聚力培育经营主体,全面提升种养业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家庭农场54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13个,县级以上家庭农场7个。打破村际发展边界,创新实施“抱团发展”新模式,统筹各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建设民营经济创业园一期项目,以稳定的租金收益保障入股村的长期收入。与济宁粮好公司合作,建设集粮食仓储、深度加工、品种改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行“农户+村集体+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新型职业农民”五位一体运营模式,流转13个村1.2万亩良田用于粮食集中种植,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获得流转收入。扎实推进“百企兴村”工程,牙山庄村与济宁堃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牙山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丁岭生态循环集约化水产品养殖扶贫项目,精心打造省级标准化兽医站示范镇项目。截至目前,全镇1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33个,达到100%,100万元以上收入的村9个,占比27%。
践行“两山”理论
魅力峄山增颜提质
坚持协调发展、一体统筹,持续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全力创优人居环境。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项目,高标准完成高皇省级美丽乡村和稻洼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文明村6个、济宁市级文明村4个,累计改造农户厕所9000余户、提升公厕50个,投资40余万元实施村级道路绿化工程,更换三立方吊臂垃圾箱20个。建立健全辖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双段长制”,投资30万元对各类隐患问题进行整治销号,聘用9名铁路巡护员,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动员1200余名党员干部、环卫工人、公益岗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调配机械、车辆110余台,累计清理四大堆3000余处、小广告5000余个、修剪绿化带10万平方米,明确包村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倾心打造“故城红韵”综合执法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强党性、聚力量”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综合执法党支部,让执法队员在一线“亮身份、作表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护学”“护路”“普法”等执法活动,实施“123”柔性执法程序,实现道路经营秩序和群众生活环境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持续做大做强文旅经济,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攻坚“绿色+文化”项目,精心打造龙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庄湿地公园、牙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牙山景区创建工程,年内成功举办二月二民俗展演、峄山桃花节、峄山果蔬采摘节、夜画峄山啤酒节等特色品牌文艺活动10余场次,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由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华丽蝶变。
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保障全面升级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方向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稳扎稳打、保质保量。强化教育投入,年内累计投资近330万元为峄阳小学、大庄小学铺设塑胶跑道,对峄山中学进行取暖、用电、消防改造和校园环境美化提升。总投资2亿元的九年一贯制峄山镇教育园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后续建设。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理念,完善考核办法,实施高效竞争,打造全链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连年攀升。连续多年开展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累计表彰先进单位20余个,捐助、资助贫困学生达150余名,爱心助学先进企业达到17家、先进个人达到18人,全镇尊师重教氛围愈发浓厚。强化扶弱济困,持续深化“济时救·邹全助”工作,对困难群众及时发现、主动帮办、即时救助。今年共新增低保11户29人、特困人员34人、困境儿童1人,办理临时救助29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等各类民生资金710万余元,对5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敬老院软硬件设施,让老年人居有所安。强化惠残助残,积极组织残疾人参与书画艺术比赛、残疾人运动员选拔、网络直播培训等各类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为510位一、二级残疾人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免缴费认定,为1618位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为70人办理贫困残疾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认定,累计发放助残资金4.74万元,按需发放辅助器具148件。强化就业帮扶,千方百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持续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引进观澜制衣辅助性就业项目,让残疾人就业有“底气”。积极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提质扩容行动,招聘城乡公益性岗位208个,为47人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多措并举为就业困难群体“保驾护航”。
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将德治与自治、法治结合,充分融入基层治理,依托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倾心为民,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制解题,以淳朴的村风民风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擦亮“峄心为民”服务品牌,大庄二村“和事堂”工作法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重点推介十佳案例。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红色头雁”“退役军人”“亲清相峄”等10个宣讲小分队,成员200余名,搭建“机关课堂”“田间课堂”“庭院课堂”“车间课堂”“校园课堂”五大宣讲阵地,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将理论政策送到群众身边,让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让理论政策宣讲“声入人心”。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峄山好人”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种类型31名“峄山好人”,引导群众自觉向典型学习,向榜样靠拢,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扎实推进网格治理,创新实施“党建+网格+乡村物业”治理模式,搭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划分微网格141个,组织网格员做好政策宣传、民生代办、矛盾调解,实现为民服务“一张网”,矛盾纠纷“不出格”。今年以来,网格员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5起,收集村民诉求3000余条,办结率达到100%,开展宣传活动34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切实抓好风险防控,建立“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联合巡逻防控机制,聚焦春节、二月二、啤酒节,扎实开展安全巡查,上半年累计救助遇险遇难游客15起,寻回遗失物品23件。做好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加大各类案件侦办力度,持续形成强力震慑。推进“数字赋能”,构筑共治天网,实现“雪亮工程”辖区全覆盖,安装摄像头884个,目录规范率达到100%。
深化党建引领
作风建设持续增强
全面加强改进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的精神营造良好环境、建强干部队伍。创新创建“1311”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大庄二村党建展馆和大庄片区党建示范区建设,打造“古镇红韵 峄心向党”党建品牌,不断夯实筑牢党建基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届中分析调研,健全村级班子建设,选优培强村级“领头人”。加大对村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积极吸纳到村级班子中,建立跟班学习机制,村“两委”成员逐一跟踪联系帮扶,切实增强村级班子执行力、战斗力。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运行,绘制46张村级工作流程图,制定“小微权力”运行正面清单46项、负面清单10项、列出廉政风险点49项,理清权力运行边界,对186名村“四职”干部、“两委”成员建立廉政档案,实行动态监管,落实廉政谈话“红绿灯”制度,开展一对一“亮灯”谈话46人次,实现抓早抓小“治未病”,倾力打造大庄二村廉洁文化示范点,逐步打响“清风峄山”廉德文化教育品牌。坚持从严从实管思想强基础、抓班子带队伍、严纪律转作风,着力打造德才兼备、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每周二开展“峄之声”机关大学习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加强一线培养,选派76名机关干部到村包保,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亲清相峄”党员服务队和“峄路有我”乡村振兴党员服务队,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用好考核“指挥棒”,实行“红黄蓝”三色督办机制,强化结果精准运用,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接续奋斗新征程,奋楫争先谋跨越。如今的峄山镇农业产业相得益彰、齐头并进,项目建设大干快上、蓄势赋能,基层治理卓有成效、和谐稳定,民生保障用心用情、群众满意,生态环境和谐宜居、美轮美奂,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正气凝聚。展望未来,峄山镇将继续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动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面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