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鑫宇
今年以来,邹城大束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锚定建设“邹城东部新城”发展目标,重点围绕“一区一城三镇六园”产业布局,全力以赴强基础、兴产业,持之以恒优环境、惠民生,一以贯之防风险、促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1至10月份,全镇完成税收收入937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规上工业、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限上批零住餐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先后承接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公务员绩效管理、水土保持工作等高规格现场观摩会议;顺利迎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先进典型经验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20余家央省媒体发稿报道近40篇;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扛牢城区东拓重任 助力“双百城市”建设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指挥部+专班”一线攻坚作用,推动区镇产城协同共进,以精细服务提升城市品质,以优质项目挺起经济发展“硬脊梁”。聚焦新区扩容提质,坚定不移站稳孟子湖新区建设“主战场”,当好征地清表、服务保障“主力军”,提供发展净地600余亩,提前完成环湖南路用地移交与界沟开挖,成功签订恒力孟子湖文化度假小镇框架协议,不断加快产城、景城、人城融合拥湖发展步伐;服务保障紫麟府、翰林府等项目全速施工,学府花园二期竣工交付,中港荟购物广场开业运营,城资农科中心、西奥电梯、金鹏技改、链通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日益充沛。全面提升服务质效,高标准建设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孟子湖社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建好党员、社工、志愿者3支服务队伍,收集整理解决群众反映诉求400余件;以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21次,举办惠民演出12场,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长期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抢抓高铁建设机遇,成立济枣高铁建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拆迁安置、宣传舆情、社会稳定4个专班,抽调35名懂政策、业务强的干部职工,全过程跟踪推进定界勘测、附着物清点等重点工作,提前介入严控抢栽抢种违法行为,全面下沉村级入户宣讲政策,圆满完成了19个村、278亩先行用地及77户房屋放线测量评估,匡庄、岗上、羊山等3个村安置方案已上报待审核,全面打牢了高铁线路站场建设基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拉开“三镇六园”布局
全力建平台,全链条提层级、增质效。围绕特色食用菌、健康文旅、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绿色建材、康养医疗等产业,构建多极支撑、叠加发力的高质量发展矩阵,引领全镇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延伸蘑菇小镇产业链条,总投资1.13亿元的恒昌生物大球盖菇项目完成大棚基础施工,主体工程全速搭建,预计年底可实现投产出菇;新招引3.1亿元建隆农业食用菌项目,现已完成8个大棚改建及菌棒生产厂房土地平整,建成后年产值可突破3600万元,为周边乃至鲁西南提供优质菌棒600万棒,释放盘活“大棚经济”;服务保障3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扩产提效增能,友泓生物典型经验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栏目播出。壮大农文旅小镇项目体量,匡衡湖康养综合体二期联排陆续交房,高层完成用地规划设计,正协调对接土地置换,预计年底批复到位;新签约大洪慢谷项目,客房装修、园区合围、亮化工程全部完工,游乐板块、坑塘地基建设稳步实施,力争元旦开园运营,聚力建设“邹东打卡新地标”。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小微产业园区完成规划设计,正协助企业证照办理,同步推进专项债发行等融资工作;中央厨房预制菜项目完成场地围挡拉设、土地清表及初步设计招标。物流仓储园区完成选址,已完成实地调研正进行规划编制。数字经济园区京东云服务质效不断优化,颐高产业园区全面完工,万声通讯与抖音达成合作,新增座席近600席,亚圣电商实现试播运营。医疗康养园区卓康医疗二期完成装修及设备安装,儿保中心实现运营。孟子湖教育园区完成180余亩附着物清理及临建临电保障工作。新型材料产业园区正与港利集团对接洽谈合作,已提报材料争取列入省重大项目。
优先农业农村发展
做强“示范引领”样板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村企融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以“百区千村”创建和示范片区提升为抓手,打造示范村庄、完善基础配套、做活美丽经济,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度2个市级和美乡村通过验收,2023年度2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完成图纸绘制,4个村示范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抓实秸秆不进村、四大堆清零、县乡道路保洁等关键环节,构建共治共享长效管理机制,提前完成230户农村改厕任务,作为唯一现场观摩点,圆满承办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现场推进会议。巩固提升基础设施配套,2022年度2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验收,2023年1万亩完成招标施工在即,为农服务中心建成达效,粮丰合作社入选全国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河道治理、水库清淤、塘坝除险加固等工程全部完工,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小型公益类基础设施等项目提前3个月完工投用;连续两年承办邹城市植树活动,完成571亩荒山绿化任务,落地全省首单新造林碳汇遥感保险,农林业发展增速增效。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连续7年举办“大美大束人”表彰评选活动,完成文化惠民演出252场、公益电影放映400余场,圆满承办济宁市文旅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济宁市2023“四季村晚”启动仪式等活动,葛炉山村入选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大洪沟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云起民宿获评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民俗研学项目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擦亮了“邹东深呼吸·大束休闲游”文旅品牌。
筑牢党建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基础内核
紧扣中心工作,聚焦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拓宽服务半径,全力以赴抓班子、抓发展、抓治理,构建“一核三力、多元共治”工作体系,以高水平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选优育强班子队伍,全链条抓实党员“引育选用”,开放各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灯塔书屋”及阅览室,发放学习资料2400余套,依托镇委党校完成集中培训课程9期,累计参学达3600人次,人才培育典型经验获《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钓鱼台村荣获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济宁市首批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抢抓“百企兴村”机遇,激活“驻村第一书记”资源动能,6家企业与村庄全方面对接互联,《小蘑菇成就大产业》入选中组部优秀网络课程,荣获济宁农村基层党建和驻村帮扶工作现场观摩第1名;制定大束镇《关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村庄情况划分3种类型,总结推广4种发展模式、16条具体措施,因村制宜指导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镇5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万元,23个村超50万元,9个村超100万元。优化完善基层治理,实行“一网四联”工作模式,把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等工作,统筹纳入360个微网格服务管理内容,创新架设“数字党建服务平台+红色物业+积分兑换”平台,政策查询、乡村物业、建议诉求等功能一键通办,累计为群众提供维修、跑腿等各类服务3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典型经验获评“邹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佳创新案例”,黄疃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扎实守牢一排底线
奋力增进民生福祉
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打造“民事速办·束我最暖”服务品牌,凝聚合力改善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文教卫生水平,投资80余万元维护修缮4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基础设施,列支40余万元隆重表彰教师学子,8名学生进入邹城市中考前300名,统招上线率达60%,匡庄、大束中学成绩分别列全市第2、第4名,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开展老年人免费查体7800余人次,家庭医生入户随访55865人次,两癌筛查2300余人次,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面建成投用,全镇卫生医疗水平逐步提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梳理不满意、未解决民生事项,逐一分析研判、跟踪督办,截至目前,收到并处理工单5501件,按时回复率、过程满意率100%,综合满意率96.72%;现已解决4392件,解决率87.6%,较去年上涨近20个百分点。竭力抓好社会治安,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和“天网工程”技防建设,视频监控治理应用连续10个月位列邹城市第1名,累计破获各类案件137起,挽回群众财产损失20余万元,警情下降率11.8%。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坚决落实“河湖长制”,全镇重点河湖断面全部达到三类水质,涉河湖问题实现动态清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1.6万余亩耕地卫片整改任务,提前21天完成近300亩补充耕地,超出市级任务13.8%,获评2022年度市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铁路沿线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镇发展大局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大束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建设“邹城东部新城”发展目标不动摇,满弓紧弦、加压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上拔头筹、走在前,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多大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