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94版:86邹城太平

稳舵定锚行致远 奋楫扬帆谱新篇

邹城市太平镇

镇党政班子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泰马生物科技金针菇智能化生产车间

第十届“学子梦·家乡情”优秀学子表彰大会

百亿重点项目——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

太平镇工业园鸟瞰图

本报通讯员 徐庆存 黄瑞 陈红玉 韩亮

近年来,邹城市太平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双百城市副中心、争创全国50强乡镇”的奋斗目标,树牢“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意识,乘势而上,勇毅前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开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至10月,全镇完成税收收入6.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9.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95亿元,同比增长15.15%;“四上”企业10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乡镇第87位,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117位。

建强“工业太平” 经济引擎释放新动能

树立“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理念,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全力做强产业发展根基。主导产业持续壮大。重点打造以荣信集团为链主的高端煤基精细化工千亿产业基地,全力服务荣信集团创建1000亿级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链树状延伸、网状发展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实施围绕泰玻、太阳纸业等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打造200亿级太阳高端造纸产业园,助推泰玻向100亿级强企迈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鲁抗关键医药中间体及动植物药品生产基地、艾孚特医药中间体中试、吉田生物等企业发展高级医药中间体和特色原料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最大原料药生产基地。推动山能集团智慧制造生产基地尽快投产达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提升新格局,聚力打造千亿园区、百亿强企方阵。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新开工大项目8个、总投资105.0亿元,争取省重大项目3个、省优选项目2个,新能源船舶、荣信50万吨乙醇、鲁抗生物农药科技攻关项目等7个项目开工,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一期顺利投产,荣获济宁市“变不可能为可能”奖、济宁市十佳项目第1名。总投资50.2亿元的恒信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项目代表济宁市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助企攀登成绩突出。全力争取扶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企业攀登进阶、高质量发展。奔腾漆业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绿色工厂”,太阳纸业入选2023年“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名单,荣信集团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入库培育名单和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恒信科技成功入选省级“绿色工厂”,鲁抗医药获评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名单、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济宁市2022年度优秀攀登企业。双招双引更有成效。瞄准主导产业和专业园区,持续加大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力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1个,50亿元以上2个,总投资约290亿元,到位内资81亿元。持续跟踪山东帝增新材料、杭萧水发电气重工项目、港利钙基纳米新材料项目等重点在谈项目7个,均为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项目个数、投资额度和对上争取均创新高。

扮靓“魅力太平”

城镇建设绘就新画卷

坚持把建设“双百”城市副中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全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为契机,加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城镇建设提质扩容。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8.4亿元,全力推进社区建设,高石、赵庄、幸福楼、太辛庄、庄里、冯集6个村实现搬迁上楼,顺利完成高石、庄里旧村499户、597处房屋拆迁工作,腾挪建设用地380亩,北林村压煤搬迁工作被邹城市委、市政府作为干部作风建设攻坚克难典型经验发文推广。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投资3200万元实施热源替代工程,开工建设镇驻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市民休闲中心、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完成规划。实施气代煤建设工程,覆盖26村、4788户。投入3300万元实施道路通达、“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78.1公里,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岚济路立面改造工程,高标准完成孟子大道镇域内7.5公里环境提升任务。投资1.2亿元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全部村庄实现雨污分流,全镇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美丽乡村颜值提升。坚持示范带动,连片推进,投资320万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横河省级美丽乡村,西里彦、西横河村2个济宁市级美丽乡村,市级以上美丽乡村数量位列同类镇街第一位。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50个村的散水硬化。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治荒芜庭院103处,开展村村到集中观摩活动,发放管护奖补资金57.7万元长效管护机制更加健全。持续加大美丽乡村绿化力度,先后补植乔木、灌木3000余株,义务植树2万株,新增绿色带3000平方米。

赋能“兴旺太平”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

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断强化措施、勇探新路,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深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拓展食用菌、莲藕、黑皮鸡枞菌等特色产业优势。1至10月份全镇村级集体收入总量完成6094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超过50万元的村庄有25个,超过100万元的村庄有17个。太平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利马菌业荣获山东省专精特新小企业,常生源生物、友和生物科技入选山东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常生源生物常猛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为济宁唯一。乡村善治更加完善。创建“乐享太平”乡村物业品牌,孙坡、横河等16个村庄成为邹城市乡村物业试点村,以保洁、保绿、保服务三项服务内容为基础,打造“一村一品”乡村物业品牌。推广“党建+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对10个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新建党群服务中心2个,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上门维修2562人次,跑腿代办服务人次930余人次,有效解决群众生活难题,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乡风文明更加和谐。依托全镇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道德宣讲、农技培训、法制宣传等宣讲培训活动50多场。举办元宵节聚餐、“敬老月”活动,评选村级25位敬老文明户和孝亲敬老之星。深入挖掘孟子“守望相助”优秀传统文化,评选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示范户等先进典型135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模范人物160人,以优秀典型激发群众积极性,有事相互扶助、邻里更有温度,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渐浓厚。

打造 “幸福太平”

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

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更加生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南部新建太平教育园区、北部提升平阳寺教育园区,加速构建“双轮驱动、一城两园”的太平教育发展新格局。投资2.3亿元的太平教育园区主体建设完成,建成后新增教学班80个、学位4000个。成功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校4处,山东省示范幼儿园3处、体育项目传统学校1处、卫生工作先进学校10处,济宁市规范化学校7处。现有山东省农村特级教师1人,济宁“名校长”2人,邹鲁名师3人(次);省市县级优秀教师195人。连续十年举行优秀学子表彰会,累计发放奖学金300余万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累计发放低保金1735万元、特困供养资金966万元;300多名包户干部对脱贫户和即时帮扶户坚持每月走访,开展雨季前中后三轮房屋安全、供水系统排查行动,累计清洁、修缮庭院132户;开展“雨露计划”“朝阳助学”,累计发放12万余元,资助困难学生120人次;实现脱贫户、即时帮扶人口特惠保险、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医疗保险费用全部免除,基本实现医疗费用“零支付”。医疗卫生日趋完善。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住院病人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完善就诊环境、就医感受、医护质量、便民服务等长效机制,医疗卫生工作全面进步。今年以来,联合邹城市人民医院等开展大型联合义诊80余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200余次,为困难群众免除医保资金849.2万元。出资110余万元为残疾人、五保低保、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等人群共1.2万余人购买2023年“济惠保”。太平镇卫生院在2022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文予以通报表扬。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提升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6个文明实践站建设,村村均配备百姓大舞台,连续九年举办广场舞大赛;组织庄户剧团巡回演出142场,孟子学堂公开课78场,放映公益电影730场;新建村级文化广场6个,完成新建孟子学堂、百姓大舞台各10个;投入资金35万元,新增健身设施56件,新上架图书2.2万册;举办孟子学堂公开课和少年书法培训300余班次,放映公益电影97场,开展“大戏进农村”活动270场,多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厚植“绿色太平”

塌陷地治理取得新成效

跳出“就治理抓治理”的思维惯性,变被动的塌陷地治理为主动的资源型开发,采用生物技术开展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加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治理新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受到自然资源部发文推广,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荣获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新塌陷地治理模式。引进浙江青湖集团,在1000亩塌陷地劣五类水体开展“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技术应用,实现试点水体水质快速提升、稳定达标。挂养的130万只蚌体每天可以滤水5万立方米,试点水体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就从劣五类水转为三类清水。截至目前,水质已稳定达标4年时间。靶向珍珠带动经济发展。依托优质珍珠生产基地,加快珍珠养殖与珠宝定制、服装加工、研学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办首届珍珠文化节,提供珍珠采获、设计加工等沉浸式、个性化旅游项目,通过从珠到宝、创建品牌,实现产品价值倍增,实现带动就业300余人,产生经济效益每年1000万元。先后被央视《东方时空》《天下财经》和山东卫视新闻联播报道。打造济东邹西文旅中心。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总投资9.95亿元塌陷地综合治理PPP项目,对塌陷区域进行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柳澳渔村、观澜书院、汤家花园、古刹禅林等文化旅游项目,融入儒家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建成总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产学研农文旅”于一体的太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成功举办济宁市“黄河大集”春游季系列活动,展示文化“两创”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成效。

2023-12-26 邹城市太平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546.html 1 稳舵定锚行致远 奋楫扬帆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