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伟 本报通讯员 杨洁 摄影记者 陈硕
“梦里水乡,鱼米之乡”,喻屯镇紧邻京杭大运河、微山湖,祖祖辈辈耕湖牧渔,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喻屯镇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为主题背景,实施“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形成“镇企合力+资本撬动”,同时配合人大代表牵头以村为单位成立公司,努力打造全镇“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喻屯镇的蝶变,离不开人大代表发挥的重要作用。
细听民声惠民生
为进一步拉近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架起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近年来,任城区喻屯镇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拓展履职新路径,注重发挥代表自身优势,引导代表主动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进位于喻屯镇喻屯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喻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环境整洁有序,工作站内一本本工作笔记记录着人大代表们“听民声惠民生”的点点滴滴。
喻屯镇人大主席刘跻燕告诉记者,喻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于202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喻屯镇首个基层工作站,喻屯镇以“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拉近群众距离,以“为人民尽职解人民忧虑”力促代表履职。工作站定期在喻屯镇辖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学习交流、接待群众、讨论监督事项等履职活动,使之成为代表学习交流的场所、联系选民的桥梁、议政履职的阵地。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把每月20日作为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固定日。接待日当天,人大代表在工作站接待群众和民情民意信息员,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并逐一细致地登记、整理。
今年有居民到工作站反应,其丈夫去世多年,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且该居民本身因患有精神疾病在之前登记时的身份证与住院诊断证明不一致,导致该居民不能办理低保救助申请。工作站在获悉该情况之后,安排对低保申请比较熟悉的人大代表张传生解决问题,张传生立即行动,协助带领该居民去往派出所和有关医院进行居民信息更正,最终帮助该居民成功办理了低保救助。
记者了解到,在喻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对每一位预约接待的来访选民反映的问题,负责接待的人大代表都需要将问题进行登记,能够即时答复的保证当面答复,不推诿、不拖沓,不能当场答复的则上报镇人大,由镇人大工委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及时跟踪办理情况,要求1个月内反馈处理结果,确保选民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今年以来,喻屯镇人大代表持续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坚持走访辖区困难群众,为全镇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截止至12月1日,工作站已开展接待群众活动18次,接待来访群众54人次,收集到意见建议12条,推动解决问题6个。
智慧平台巧治理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刘跻燕经常打开“智慧喻屯”小程序,她告诉记者,这个小程序连接着智慧喻屯平台,居民可以在小程序中上报问题,平台根据内容下发至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账号内。“很方便很直观,主要是居民们有什么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看到并处理。”刘跻燕告诉记者。
便捷高效的背后,是“智慧大脑”在进行指挥调度。喻屯镇以大数据治理平台为载体,推动治理向人机协同型、数据驱动型、跨界融合型转变,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跃升,通过大数据,对镇街情况进行智能化治理和分析。
目前,智慧喻屯平台已接入交通、企业环境等摄像头,实现对全镇城市部件的全面感知和全域实时监控。实现信息共享,平台下发指令,联动处理。优化网格管理,依托智慧平台,统筹辖区内的网格员,在线实时接收任务,办结及时上传信息,推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执法监督时时在线。
喻屯镇全镇面积144.24平方公里,下辖51个行政村,辖区面积较大。尽管如此,在智慧平台上,辖区内所有楼房建筑和全部的居民信息依旧一目了然。“不仅如此,我们进行了实地摸排,汇总了辖区内两万多个平房的居住信息,对彩钢房等特殊平房进行标记,做到不漏一处。”工作人员说道。
现在的智慧平台功能已较为完备,包含智慧党建、人口信息、社会治理、数据仓库、人居环境整治等8大功能。工作人员表示,平台的新功能也即将上线使用。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中,有一项关于人居环境的新功能格外引人注意,当智慧平台接入新的摄像头之后,平台将随时监控分析街边垃圾桶的情况,垃圾桶出现溢满的情况后,平台自动向距离最近的环卫车推送信息,在处理完成后环卫车向平台进行反馈。针对摄像头无法覆盖的位置,居民可以使用“智慧喻屯”小程序中的随手拍功能自行拍摄上传,平台收到后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处理。
眼下,喻屯镇正以智慧设施建设作为平台载体和数字底座,不断促进公共服务数“智”化普及,向提高镇街服务、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数“智”化水平不断进阶升级。
集聚合力助发展
邵楼村党支部书记苗艳光在完成了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接待工作后,立马扎进了邵楼村风干鱼生产基地。邵楼村周边水资源丰富,东边水面面积近万亩,发展鱼类加工业优势得天独厚。人大代表苗艳光作为邵楼村的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党建赋能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村党组织领班合作社,建设了风干鱼工厂,产出的风干鱼、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备受好评。“我们采取合作社集体化运作,由村两委成员共管、村民代表监督,聘任村内经商能人为总经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运营能力。”苗艳光在采访时说道。
获得了省级“一村一品”乡土文明村的邵楼村是喻屯镇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喻屯镇依托独具特色的水乡格局和资源禀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依托,实施“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形成“镇企合力+资本撬动”,以“田园生态化、农文旅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区域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为标志的“三化三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位于喻屯镇东南部的“滨湖水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面积10平方公里,风干鱼就是该示范片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片区突出党建引领,在喻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监督问效下,村企联动聚合力,依托南四湖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百区千村”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依托大李庄“乡村美、生态优、文化丰”的特色,建成“梦里水乡”会客厅、“喻见花开”研学游实践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20余处。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水系整治,打造成千亩秋月梨种植基地,年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村集体年新增经济收入10万元。联合京东农贸合力建成“村村红”电商直播站,带动运河岸大米、秋月梨、甜瓜、风干鱼、小龙虾等本地30余种农产品网上销售。精心打造“梦里水乡-秋月梨基地-喻见民宿-喻兴园”农文旅精品线路,年吸收济宁城区及周边游客10万余人前来打卡、休闲、购物。
探索多元化融资路径,任城城运集团与山东产研院、神农水产合作共建,秉持“鱼种育好鱼”的思路,以龙头带动发力种业振兴,建成一期占地400余亩、鲁西南最大的喻兴园数字渔仓育繁推基地,形成亲鱼、鱼苗、成鱼、水产品供应、预制菜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为广大养殖户精准提供“我教你养鱼、我为你贷款、我为你包销”一体化服务。在喻兴园带动下,片区发展成虾蟹、藕虾、稻鱼种养基地5000余亩,辐射效应凸显,实现兴企强村富民,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建成全国第一家与北京大学合作的乡村振兴服务站“北大燕园”,对接科研课题12项。山东产研现代渔业研究院、乡村振兴创新中心、良种推广中心挂牌落地,搭建了“智慧渔芯”科创平台。建立了现代渔夫合伙人实践基地,招引大学生、周边渔民进行入驻创业,通过向创业人员提供金融贷款、优质鱼苗、技术指导、订单回收等多项服务支持,合伙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建成市级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站2处,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走进任城、筑巢乡村、追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