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钊 张豪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55年前是孔子泗河旁边感叹时光的流逝,发出了时不我待的感慨。两千年后,在这片平坦的土地,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成为在泗水县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平台、主力军、主引擎。
泗水经济开发区自2002年建区以来,走过了20余年的风雨历程,一代代园区人戮力奋进,取得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历史性突破。开发区的发展空间由300公顷发展到2000公顷,存量企业300多家,常驻人口发展到1万人,成长为省级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济宁市双创示范基地、济宁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园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
谋定而动,落地有声——2023年,开发区74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营业收入99亿元。园区亩均税收达到5.5万元/亩,投资强度达到60万元/亩;到位内资38亿元,到位外资505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约16亿元、同比增长50%。抱着行而不辍的决心,泗水开发区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攻坚突破,不断增强园区活跃度,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展现新成效
沿着开发区重点项目现场一路行走,项目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无穷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厂区道路绿化施工,已具备投产条件;山东百世博智能终端方案及产品制造基地项目完成厂房新建工程,正在进行产品组装配套物料生产前准备工作,近期将试产;华颂预制菜全产业链项目开始浇筑工作;8万吨休闲果蔬食品加工项目进行土建施工。天然植物添加剂项目已搭建临时用水用电,进行桩基工程。
在开发区,像无穷食品、华颂预制菜这样快速刷新“进度条”正成为全区上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普遍现象。为促进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开发区坚持专班化推进,推行“1+3+1”工作运行模式:重点项目推进组+包保服务专班、技术支持组、要素保障组+重点招引项目落地组,凝聚项目建设合力。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七点半晨会”等工作机制,专班人员常态化赴各项目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全程靠上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召集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批局、文旅局、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在手续、证件办理上开通绿色通道,在土地征收、基本要素上优先保障,确保优质项目顺利落户。
对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进行靠上服务,在项目建设上用力,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高速运转。这正是开发区秉持“服务比政策更重要”的理念。今年以来,推进林成发智能终端装备、联桥服饰等一批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项目年内可建成投产;推进无穷食品、陈村食品、泗源芯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产达效,形成招引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良好格局。
主导产业聚集新动能
8月初,林成发智能终端研发生产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由中创联投(深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为2023年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新上20套自动智能主板贴片设备、20套自动智能终端成品智能生产线。项目拥有智能AI、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等100多种智能终端产品生产研发板块,与小米、科大讯飞等10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已申请专利技术100多项,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立研发企业等20多项称号,产品广泛出口香港、印度、迪拜、巴西、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项目重点构建多元智慧生态圈,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终端生产工艺,能为5G通讯、物联网、新能源、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更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约30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3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林成发项目的正式投产,意味着泗水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开发区聚焦材料,芯片、器件,封装、设备和应用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重点环节,在九思、九德、品源等现有电子信息企业基础上,向产业链中后端延伸,聚力建链补链,成功招引落地卓锐达、林成发、泗源芯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半导体辅材、芯片封装、智能终端和智慧应用为主的半导体产业链条。
同时,开发区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形成健康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和品牌优势。2023年,园区已入驻企业300多家,形成了健康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2+1”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服装玩具等配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健康食品产业是园区发展最快、集聚度最高、就业贡献最大的主导特色产业,现有企业86家,其中规上41家,康师傅、娃哈哈、鸿润、盼盼、亲亲、无穷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国家甘薯产业园等本土企业稳步发展,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冻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甘薯精深加工基地,被列为第七批省级产业集群、全市6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装备制造产业企业62家,其中规上15家,初步形成了以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工具、机电设备、食品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品链。新材料企业20家,其中规上11家,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建筑材料、预涂膜、塑料薄膜材料产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和“生命线”。开发区在“2+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立“4+3”产业发展图谱,推进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绿色建材、纸品包装4个优势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链长+链主”产业服务模式,以“龙头强链”“配套延链”“短板补链”“创新兴链”为方向,赴北京、广东、福建、杭州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同时赴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地区,开辟招商引资新阵地。同时开发区创新招商方式,围绕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强与高端专业机构、经济组织、商会协会的合作交流,挖掘投资信息,借智借力招商。开展“乡情招商”,充分发挥泗水县在外工作、务工、经商人员多的优势,鼓励积极返乡创业。
今年以来,园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半导体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项目(52亿元)、预制菜全产业链项目(10亿元)、产城融合产业园项目(10亿元)、填充剂项目(1.7亿元)、健康天然植物添加剂项目(1.6亿元)、年产1000台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项目(3亿元)……这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开发区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撑”,也是开发区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引擎”。
开发区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高端智造产业集群、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内在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建设得到新提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开发区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赋能营商环境更优,在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利企便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企业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攻坚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品质、激发园区活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开发区坚持产业引领、产城融合理念,依照规划引领、配套先行原则,在推进道路建设、管道设施建设、电力设施建设等方面上主动作为,全系统谋划推进,全要素服务园区,道路、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绿化、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起势见效。持续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先后建设新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去年以来新建标准化厂房10.2万平方米,目前正谋划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园、产城融合产业园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日益完备,拥有创业平台72处。建有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开发区职工公寓,设立了职工技能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企业员工5000余人次,拥有2家公共检测机构,可全方位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开发区积极锻造承载能力强、产业集聚优、功能配套全的发展平台和载体,以平台承载项目,以功能支撑企业,以配套吸引客商,让所有人投资放心、创业称心、居住舒心。
在科技创新上攻坚突破。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开发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组建以管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科技人才部部长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在园区落地见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强化引培并举。开发区聚焦健康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搭建人才创新“大舞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先后开展“人才节”“周末专家服务团”、泉乡人才“校地共享菁英”等活动,引进集聚更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造就更多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2023年新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1人。同时组织园区企业家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班”培训,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强化平台布局。开发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推进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强化科技、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开发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109项、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个。
强化创业园运行。开发区充分发挥好创业园吸引集聚人才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以创业园平台载体,广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合作等柔性方式引才,实现“人才+项目”双落地。创业园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面需求、全方位沟通、全阶段成长、全链条服务的“四全”服务。创业园拥有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展厅、空中花园、人才公寓、商务酒店,全方位为高端人才提供保障。
在助企服务上攻坚突破。开发区办好为企“暖心事”,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打造让企业群众满意的营商环境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的支撑、澎湃的动能。
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完善服务质量。开发区建设泉兴、泉福、泉济和泉源四个工业社区,发挥好“党工委-社区长-网格员”三级作用,精准把脉企业痛点难点,宣传惠企政策,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开发区负责人定期走访调研,开展现场办公,收集企业诉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群企纠纷、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事项“马上就办”,顶格倾听协调办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实行“企业包保制”,每名工作人员包保10家左右企业。企业包保人常态化走访企业,开展“贴心服务进企业”活动1000余人次,向企业提供惠企政策、法律咨询、安全环保等专业化服务。
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企业,在县为民服务中心设置开发区一站式惠企综合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帮办代办企业开办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理手续的效率。持续做好“企业家下午茶”党建品牌,牵头组织、发改、科技等多部门全域开展“园区+部门单位+企业”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让企业了解最新政策和行业要求,做到从“企业找政策”到“送政策上门”的转变。今年以来,开发区向7家企业兑现优惠政策资金2873万元。
开发区打造“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服务理念,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提升服务企业质效,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泗水开发区将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压奋进,进位赶超,发扬“苦干不苦熬,奋力争上游”的新时代泗水精神,团结一心加油干,全面提升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引领辐射力,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