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于涛
在孔孟之乡、陕北高原、天山北麓、黄山脚下,走进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企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生产线上热火朝天,到处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产场景。
这是鲁泰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3年至2022年,鲁泰控股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1.72亿元,年均增长13.92%;实现利润23.91亿元,年均增长28.28%;累计向股东分红10.32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鲁泰控股集团2018年跻身中国煤炭产量50强,位列2022年中国煤炭产量50强第49位、2022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236位、2022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第330位,入选2022年度第一批省级总部企业。
鲁泰控股集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持续释放红利,高标准完成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任务。
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鲁泰控股集团注重在制度层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实现党组织全面领导、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全面发挥、充分协调,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落实党组织法定地位,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制定“三重一大”管理办法、党委会议事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等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各分子公司全部完成党委(总支)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覆盖。与此同时,实施集团化运作经营,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公司、生产经营单位三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管控有力的管理运行机制基本确立。
开展管理制度“废改立”和流程再造,修订新建《投资管理办法》《“1+N”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74项管理制度,适应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机制的制度、流程更加科学完善。
三项制度改革多层级破局。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内设机构总数由改革前的168个精简为127个,科级及以上管理人员数量由改革前的489人精减为412人,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为79.21%、退出比例为24.72%;制定了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办法,构建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工作“1N234”工作法,所属企业经理层成员100%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完成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分类建库、动态管理。2019至2022年,公开招聘比例均达到100%。2023年7月,鲁泰控股集团“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集团公司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端技术创新领域跨上新台阶。
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制定了工资总额清算预算、工资总额确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联动等一系列薪酬分配政策。印发了《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联动考核制度》《宽带薪酬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薪酬制度,实现了“效益升、工资升,效益降、工资降,工资收入与效益联动”的良好局面。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2016年,鲁泰控股集团成为济宁市市管一级企业,完全独立运作,强化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决策效率,为今后一系列收购、扩张奠定了基础。
黄山胶囊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胶囊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三名。2022年9月29日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11月1日完成29.99 %股份过户,黄山胶囊正式成为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实现对接资本市场重大突破。
鲁泰控股集团再接再厉,引进中国物流集团、北京中关智库两家投资者,完成山东鲁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启了股权多元化经营的新篇章。
战略 催生转型发展加速度
进入新时代,鲁泰控股集团突出新发展理念,闯出了一条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企业上下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体两翼,循环发展。鲁泰控股集团确立了煤基和盐基两链并举、打造循环经济体的“一体两翼、循环发展”战略,深耕循环经济产业链。聚焦化工新材料、能源、供应链物流“三大主业”,全力推动资源+、PVC+、供应链+“三+”建设,不断实施延链、强链、补链工作,先后建成投产鲁泰环保建材电石渣水泥项目、鲁泰热电环保节能改造项目、鲁泰化学填平补齐项目、鱼台城区供暖工程、鲁泰环保建材余热发电项目、10万吨/年浓片碱项目,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和壮大。
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走“轻资产运营”模式。2013年开启第一座煤矿托管,先后托管七座煤矿,分流职工近千人,累计实现收入6.95亿元,年均节约人工成本6000多万元。“轻资产”运营之路,实现了在严峻形势面前减人不裁员、减人又提效,确保了企业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坚定。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充企业实力。2019年,以最优价格获得资源总储量10.7亿吨、可采储量5.08亿吨、规划产能500万吨的白杨河煤矿。随着白杨河煤矿的建设和生产能力的扩大,鲁泰控股集团省内和省外煤炭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年,为国有企业基业长青,建设“百年鲁泰”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鲁泰控股集团分子公司从2012年的7家增加到21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2013年至2022年,累计向股东分红10.32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全绿色,和谐发展。在安全方展方面,贯彻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结合多年管理经验,整合形成“10大安全理念”和“33320”安全管理模式。“33320”安全管理模式荣获山东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绿色发展方面,鹿洼煤矿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矿山”;太平煤矿厚煤层分层膏体充填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鲁泰建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鲁泰化学被山东省列为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获评市级“绿色工厂”;鲁泰热电3.1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万千瓦时,获评市级生态环保先进企业。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坚定不移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聘请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在新材料领域拥有储备配方46种,形成了石墨烯PVC导电料、导热复合材料、PVC环保注塑料、PVC挤出料4大系列,44种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通过国际环保ROSH和REACH认证,产品远销海外,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建成2个省级平台、2个市级平台、济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近三年,承担省科技术创新项目7项,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制订企业标准5项。
2022年,鲁泰控股集团建成集科技研发、安全调度、集约办公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大楼;同年,研发中心建成6000平方米、年产能3万吨的PVC改性复合材料标准化生产(中试)基地,成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细分领域的领先者,实现了由基础化工原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转变。
党建 确保国有企业行稳致远
鲁泰控股集团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这背后,首先离不开党建的引领支撑。
落实党建责任。鲁泰控股集团和各权属公司旗帜鲜明地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作为企业的顶层设计,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并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健全完善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严格履行党组织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率先在济宁市国资系统建立党委(总支)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2021年至今,集团党委利用“第一议题”,86次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荣获“全市先进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称号。
建立党建工作系列考核机制。推行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制度,考核相关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实施党支部书记资格认证制度,严格五个环节进行认证;实施过硬党支部“365工程”建设,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29个党支部获评济宁市国资委五星级支部,过硬支部建成率达到90%以上。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纪检监察组织,建立“33685”防范机制,拓宽纪检监察领域,将纪检监察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创新党建工作。开展党建特色品牌的选树工作,在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打造了30个优秀党建特色品牌,在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红色引擎”作用。2022年,鲁泰控股集团“红色领航、赋能发展”党建品牌获评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实施“四全四化”工作模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党建强企案例一等奖、企业党建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2020年,《“四全四化”智慧党建工作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荣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党员教育方面,在市管企业中率先建设“鲁泰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党性体检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长廊,构建“一校三基地一中心一长廊”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2019年党校成立至今,组织培训3500人次;“三个教育基地”现场教学2000余人次,党性体检中心组织2000人次进行党性体检。“三大基地”纳入济宁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党性、廉政两大基地入选“灯塔—党建在线”教育资源库,党性教育基地获评山东省党建文化宣教方式创新示范基地、济宁市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运用“互联网+”提升党建工作实效。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合作,建立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了“党务工作在线落实、党内活动实时监督、党员动态随时掌握、党风廉政线上举报、舆情信息实时监控”,打造了“指尖上的党建”和“永不下线”的党员之家。构建《鲁泰集团报》、鲁泰网站、鲁泰微信公众号、分子公司网站及微信公从号大宣传矩阵,充分发挥了集团融媒体宣传合力。
推进文化融合。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鲁泰控股集团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创新。
鲁泰控股集团打造了具有鲁泰特色的“德兴”文化体系。2020年,集团公司作为全省唯一企业,获评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这是集团公司继中国煤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企业文化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新时代最具竞争力企业品牌,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之后的又一殊荣。
从“幸福鲁泰”建设工程,也可以说明企业文化在鲁泰控股集团高质量党建引领下,对于坚持和谐共享发展,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意义。
坚持提升职工福利保障。2019年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每年投入近400万元为在岗员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形成了职工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的三重保障,职工看病统筹内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2020年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每年为员工支付企业年金约4000万元,已构建了涵盖“六险二金”的福利保障制度;2022年在岗人均工资达到10.94万元,增幅7.15%,职工幸福感不断增强。
鲁泰控股集团先后获评“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济宁市 AAAAA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济宁市十佳职工信赖职工之家”、首届全省能源系统“十佳职工信赖职工之家”称号。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幅“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实践”的画卷正在鲁泰控股集团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