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项目建设 赋能经济
走进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正在进行厂房基础建设,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上百名工人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近年来,经开区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标准化厂房作为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按照“产城融合、集群发展”的先进理念,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核心位置规划建设集研发加速区、产业转化区、商务配套区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园区。
目前,该区累计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三大园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截至目前,长盛高纯石墨卡瓣研发生产、舞武智慧云平台及视觉感知芯片研发、尽植皂角活性成分新材料等14个项目已完成入驻,正在加快推进。晶能年产5万只石英坩埚、中亿华力跟踪式光伏支架生产、金耀海年产15000套光伏热场等7个项目,已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投产运营。
今年以来,经开区强化项目督察,重点项目由区级领导牵头抓建设、抓落实,推行由“信息跟踪、项目评审、重点转化、成果入统、服务督导”五要素一体化项目建设模式,完善重大项目“帮扶帮办、服务承诺、一线工作、信息直通、奖优罚劣”五项机制,全面梳理58家攀登企业实施的项目情况,每个项目排出实施进度计划清单,明确关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确保金牛重工、运河机械等项目快建设早达效。
截至目前,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幅9.3%,13个技改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2.96%;攀登企业实施的48个项目均按时序开工。其中沃尔斯铜铝业年产10000吨新型铝材、瑞祥模具年产10万件无损检测试块及模具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中科伺易高性能伺服电机控制器产业化项目等9个已竣工投产。
持续创新 砥砺前行
近日,山东菲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煤泥用高压隔膜压滤脱水技术规程》通过了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组织的专家批准并发布评审。该公司作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领军企业,在济宁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今年8月份成立济宁固液分离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
研究院的成立为菲特公司的科技发展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标志着菲特公司进入了固液分离与资源循环利用更高的技术领域,实现了企业从做产品到做标准的跨越。
这只是经开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扩大科技投入总量工作的一个缩影。经开区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大力推进大院大所招引为抓手,促进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落地见效。“在与企业对接服务中,中心坚持以精准服务为主线,持续优化服务效能,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济宁经开区科创中心副主任李国明介绍,今年以来,中心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工作指挥部效能,广泛征集企业科技与人才需求,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对接高校院所,解决人才缺口和研发短板,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先后组织神力索具、莱特光电、山东菲特、格瑞水务等 12 家企业与34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33次,签订共建创新载体合约5家;指导中科泰岳、翊威智能等79 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吸引52 家企业纳入高企储备库,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69家,本年度三个批次预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4家;新增省级平台2 家、市级平台16家,逐渐形成了“项目+成果+园区+基金”融合的平台培育、发展模式。
同时,技术交易工作稳步推进,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1 亿元。积极推进对上争取,截至目前共争取省级“小升高”奖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补助“人才飞地”奖补400余万元。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
“经心服务” 助力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经开区甘当企业“店小二”,始终坚持“企业的事优先办”,持续做优做实“企业问题收集日”“企业走访日”,印发《区级领导“企业走访日”活动方案》《经开区领导包保联系攀登企业工作方案》,变企业上门找政府为政府登门送服务。今年以来,12名区级领导开展企业走访日活动10次,推进解决实际问题31个。
区行政审批局做实“济小验”联合验收服务,统一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区级相关部门一起上门开展工程项目验收服务,避免被验收单位市里、区里来回多次跑,截至目前,通过开展“济小验”联合验收,已服务智慧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11个,申报联合竣工验收的项目比例提升至90%,竣工验收阶段精简审查环节15个,跑腿次数减少85%。在全市率先推行“AI智能审批”,依托国泰新点软件公司建设的AI智能审批后台,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公共卫生场所许可新申请等5项高频便企事项,网上告知需准备的申请材料清单,AI智能审批后台自动审批,最后自动生成电子证照,全程无人干预,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下步还将纳入更多审批事项。
为进一步服务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活动,持续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聚势赋能,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企业闲余交易“小平台”撬动闲置资源交易大市场,创新开设“企业闲余”交易平台,推动非国有资产类企业闲置设备资产在交易模块拍卖,设立短短40天的时间,即完成交易标的8个,实现成交金额32万元,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了闲置资产再变现、再增值。
深入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渠道,加大线索处置力度,集中整治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启动“宜企同行”行动,设立100处“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20位“营商环境特聘体验官”,将监督的“探头”架到最前线,第一时间发现职能服务部门在公正执法、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等方面得问题。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117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件,整改治安隐患2个,办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非法经营案、职务侵占案等涉企案件6起,涉案价值1亿余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4万元。
经开区积极做实“经心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努力把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发展共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