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志川
时值初冬,寒意渐浓。但在这片洋溢着热情的微山湖上,却是干事创业热风扑面、唯旗是夺热流涌动,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今年前三季度,微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1亿元,同比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0.7%,税收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3.5%。被评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生态文明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产业集群 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微山县聚焦打造产业集群,坚持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优存量、扩增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学决策,布局产业发展。围绕五大百亿集群和两大优势产业,推行“链长制+工作专班”模式,县级干部带头一线抓落实,推动延链赋能、塑强培优。依托中稀稀土,规划建设稀土产业园、稀土工业园,开工总投资20.7亿元的精矿前处理、尾矿资源利用等稀土集群项目,逐步形成全产业链。依托康源堂大健康产业园,联动昊福、欣荣、本草堂等重点企业,规划建设水蛭综合研发基地,打造水生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与叙福堂、大参林等医药连锁深度合作,实现种养、生产、医疗全要素布局。
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纵贯微山湖的“黄金水道”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港航物流。加快建设微山“一港五区”亿吨大港,稳妥有序推动24家港口码头资源整合;与济宁能源、徐钢集团共建韩庄港,推进微山、留庄作业区与济宁能源、枣矿集团合作建港;京杭运河“三改二”、湖西航道下级湖段、白马河航道相继交工验收,逐步构建干支畅联、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微山县深化提升“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组建县级同志+部门一把手+年轻干部“三位一体”助企方阵,选派39名干部脱产包保60家重点企业。突出优质领航,打造企业雁阵,挖潜“梯队企业”160家,成功培育第一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总数超历年总和、创历史新高。实行“项目交办+专场开工+分片观摩”,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在25个重点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重点调度、全程跟踪、专班服务工作体系,实行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过程化、动态化督导。全要素保障重点项目,落实用地指标473.38亩,有效破解了要素瓶颈制约。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前不久,圣都·名邸房地产建设项目(三期)综合住宅楼项目竣工验收,从申请到办结仅有4天时间,这是微山县审批局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变“一个跑道、接力跑步”为“多个跑道、齐头并进”,助推工程建设项目从“拿地即开工”到“建成即使用”的新实践。
微山县坚持在改革中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在创新中集聚资源要素、增创发展优势。完善县级领导领衔突破改革创新机制,开展改革创新攻坚活动,建立“镇街有品牌、部门有亮点”改革创新项目库,开展“改革赋能 万事有解”季度攻坚擂台赛,16项省级以上试点落户微山。强化政策研究和对上争取,发挥专班优势,密切关注、精准捕捉政策信息,今年1至9月份,全县累计争取资金25.03亿元(全市第三),其中,无偿资金15.08亿元(全市第一),争取省级以上政策、项目116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微山县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63家企业进入高企培育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99家。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打造各类创新平台166家,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成为国内首家机器人管理的智慧渔业工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隆重表彰首批微山湖英才,出台《关于打造“微山湖青创港湾”引领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设立微山湖人才驿站3处,引进高端人才65人,落户陈松林院士鱼类遗传育种工作室,构建“一湖四院士”人才格局。聘请宋微波院士、刘鹰院士、王清文教授担任微山“引才大使”,高水平建设环南四湖科创高地和人才聚集地。
微山县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全力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精准匹配”“免审即享”,创新“三证合一”,推出五线并行审批模式,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大力推进“全程网办”和电子化登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今年以来,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达到99%以上。
创新招商模式,实行产业链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4名镇长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驻点招商,实行“月排名、红黄旗”制度。深入落实国家、省稳外贸外资政策,支持虹纬纺织、传奇贝贝、凯利玩具等企业外出参展,推动光大、佳佑、鲁冉等外资项目增资扩股,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22.8%,排名全市第三。
推动一体融合 激荡高品质城乡新气象
微山县始终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六城同创”,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加快实施两大片区7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通南阳湖路、昭阳湖路等4处断头路、梗阻桥,打造52个街头绿地、6个口袋公园,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35万平方米,建成开放白鹭湖、青山公园城市会客厅,为市民提供休闲游玩新去处,获得山东省第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坚持以水为脉,畅通水系循环,推进城区老运河、五公尺河3.5公里河道治理提升,打造可观可感、独具特色的沿河生态景观。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文章,规划建设清风潭、月河商圈,恢复泰山庙会,建成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推进沿运河建筑立面改造,精心布置运河景观小品,重现运河繁荣盛景,运河湾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全力突破镇域发展。坚持把镇域作为城乡融合重要节点,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坚持“一镇一策”,不断提升镇街内涵品质、集聚能力和带动效应,着力打造现代化特色精品城镇。推动夏镇、昭阳、傅村一体化发展,高效完成大宋楼、袁堂、前寨压煤村庄搬迁,加快聂庄铺、北丁官屯村等8个安置项目建设,打造傅村万人社区,驩城镇入选山东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县域次中心试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省道104北段大修工程提前1个月建成通车,打通北部四镇大动脉。实施湖西乡镇整体提升工程,利民桥、永胜桥竣工通车,极大改善湖区群众交通条件。
全速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六大工程”,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家庭农场5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4家,获评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生态农渔,渔业生态化养殖规模达23万亩,规划建设麻鸭保育养殖、全智能蛋鸡养殖基地,推动养殖向规模化、智能化迈进。做强渔种“芯片”,以现代渔业产业园为引领,培育乌鳢高雄品种,建设微山湖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强化微山湖品牌建设,实施“五统一”工程,微山湖四鼻鲤鱼进入蓝海供应链。微山湖大闸蟹多次荣获“金蟹奖”“最佳种质奖”等国家级奖项,成为“好客山东、清水蟹礼”的标志性品牌,《国家地理标志大闸蟹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微山湖大闸蟹品牌价值超95亿元。连片实施“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微换装”,厕污水暖路网齐头并进、美化绿化硬化全面提升,首批66个景区村庄加快建设,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达到71个,乡村价值不断提升、魅力不断攀升。
打造生态高地 舒展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清晨,徜徉在微山湖新薛河湿地,只见芦苇摇、花絮飘,更有各种鸟鸣萦绕耳畔。悦耳的鸟鸣声,就是对微山湖生态优美的礼赞。
微山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聚焦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位高效高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至9月份,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依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微山路径,奋力绘就“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1至9月份,全县6个国控断面和20条入湖河流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100%。今年11月份,微山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近零碳示范创建城市。
碧水清流、画卷美丽,为微山县加快文旅突破注入了“动力源”。聚焦持续放大微山湖景区5A效应,加速推进微山岛环湖路、百荷园等项目,增设游客体验性项目12处,开发各类文创产品126种,新建荷园酒店、状元宾舍等高端酒店4个、运河里等精品民宿24个。深度挖掘微子文化、运河文化、渔家文化,运河里村、杨村入选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渔家虎头服饰坊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推进红色片区建设,设立51处红色地标,推出“重走秘密交通线”红色研学活动。
坚持以节造势、以节聚人,打造驩城啤酒节、两城伏羲文化节、高楼藕花虾田文化节、马坡梁祝星空嘉年华等各类节会品牌20余个。承办济宁市2023年“夏季黄河大集”,举办第三十届微山湖荷花节、湿地红色马拉松,开通“两岛”夜航,推出5条环微山湖特色旅游线路,1000架无人机现场表演,全方位展销“山东手造·微山优品”,不断丰富文旅业态,激活夜间消费。以宣传“出圈”助推文旅“出彩”,成功举办徐州、济南等地文旅推介会,独山岛水下森林火爆出圈,累计播放量1.5亿次,“这就是微山湖”等话题传播量超过5000万,三集大型纪录片《微山湖》开机,各类活动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广,越来越多的人集聚微山、爱上微山。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陈大爷,他们照顾得好不好啊?”“定期来照顾我,可好了,就像亲戚一样。”这是微山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夏镇街道古楼村走访特困供养人员陈大爷的一幕。
微山县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1至9月份,民生领域支出11987万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建立微湖“创贷之家”服务驿站10家,发放创业就业贷款12149万元,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7场,提供岗位9403个,新增城镇就业3680人。全覆盖做好兜底保障,严格落实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政策和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擦亮“济时救·微即助”社会救助品牌,入选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
持续推动教育振兴。深入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44%、居全市前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5600余个。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多元发展。加大名师引培力度,涵养师德师风师能。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298人,较2022年增加101人,上线率42.5%。
加快补齐医疗短板。发挥县人民医院龙头带动作用,积极争创三级医院。加快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完成“七统一”,所有17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人民医院定期开展对口帮扶。强化医疗联合,挂牌成立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微山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专家定期来微山坐诊帮扶,5处名医工作室落户微山。持续提高医保服务便捷性,探索慢性病服务新模式,建成1家慢性病服务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举办伏羲中医药文化座谈会,强化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整合妇计中心人员力量,成立妇女儿童医院,开通“宝宝巴士”,24小时免费接送孕产妇,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养老托育服务,全县托位总数达到2680个,微山湖老年疗养中心成功入选全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微山县以奋进的状态、冲锋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加快打造产业强县、建设大美微山的火热实践,拼出新精彩、干出新业绩、实现新跨越,激情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的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