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64版:56邹城宣传部

邹城:

双轮驱动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双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荣信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园

东华重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小学生在孟府景区参加研学游活动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叫响“邹城蘑菇”品牌

邹城市大束镇大洪沟民俗文化度假村

倾心打造文化“两创“孟全新载体—孟苑

邹东山区郁郁葱葱生态宜人景色

本报通讯员 邹正言

今年以来,邹城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锚定“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打开了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3年,预计完成GDP105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亿元、增长5%,获评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工业强县、省对外开放强县、省现代流通强县、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省建筑业强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位列县域经济百强县第47位、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56位。

突破制造强市建设

打造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

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持续掀起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热潮,1至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聚力做强“1+5”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六个百亿板块,深入推进总投资574亿元的85个工业项目,52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太阳宏河特种纸、泰玻12万吨无碱玻纤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650.1亿元,在济宁市下半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中,邹城综合考核名列第一,其中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位列十佳项目第1名。

实施骨干企业攀高、“双20”企业攀升计划。深入开展全链条助企攀登十大行动,“一企一策”扶持87家攀登企业加快发展,1至10月攀登企业实现营收719.8亿元、增长38.8%;恒信集团、太阳宏河纸业分别实现营收286.2亿元、94.1亿元,煤基化工低碳化示范产业基地入选省“十四五”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绿色工厂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瞪羚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承载力提升计划,加快供热保障中心、物流及仓储中心等“十大中心”建设,创成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邹城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入选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全国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

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今年以来,新签约落地126亿元的中国绿色植保科技产业园等总投资551.8亿元的58个项目;全力做好对上争取,1至9月争取省级以上竞争性资金46.6亿元,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工作均排名全市第一。

融入都市区发展

深入推进“双百”城市建设

坚持外树形象、内提品质,强力突破孟子湖片区开发、老城片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品质城市、精致城市。

高起点建设新城。加快13公里环湖路建设,压茬推进环湖片区综合配套,释放土地1.2万亩,带动中心城区由“滨湖发展”进入“拥湖发展”阶段。

高标准更新老城。推进铁合金厂、啤酒厂等5个1000亩以上大片区开发,实施17处、6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5条、16.3公里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城区雨污混流道路清零,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打响“红色物业”服务品牌,331个住宅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入选全省物业服务行业文明创建典型案例。

高质量完善配套。坚持以路为脉、以路兴城,实施弘义路、峄山北路等21条道路工程,加快构建七纵七横路网体系;优化燃气和供热设施布局,完成5.6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提升改造;新建“四小工程”20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

深化城乡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在邹城召开。

做强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种植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鲜菇年产量达到38万吨,“邹城蘑菇”荣获第43届世博会地标代表品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产业10强,友和食用菌、利马菌业纳入首批“好品山东”目录。积极发展按揭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粮丰供销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获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11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示范引领,巩固提升大束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新打造16个省级、9个济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均达到10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10公里;114座水库全部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提升了防洪抗旱能力。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新乡村物业服务新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优秀成果,城前镇“一家仁”物业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获民政部发文推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百企兴村”行动,推动7个国企联建镇街、100对村企携手发展,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2个。

坚持守正创新

打开文化“两创”新局面

认真践行“两个结合”、文化“两创”要求,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获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儿童剧《追“孟”之路》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是全国县市区中唯一入选的儿童剧。着力打造国家级政德教育基地、全国一流廉德教育基地,承接各类班次200个,尼山区红色教育基地入选山东省革命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加速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两孟”、峄山、孟苑一体争创5A级景区,市场化开发大洪沟、越峰、泉山沟等特色村庄,省级景区化村庄达到25个,“邹东深呼吸 赏花烂漫时”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美丽儒风路带火‘邹东深呼吸’”案例入选2023山东省旅游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在省级层面推广,邹城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名单。

繁荣发展公共文化。实施“孟子乡音”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举办“两节一晚”、冬春文化惠民季、合唱展演、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9248场次,参与群众达到82万人次。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904个,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创新人才夜市招聘新模式,举办招聘活动63场,提供岗位1.8万余个。建成投用北城教育园区、杏花村小学老一中校区,新增学位8700个,邹城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承办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获评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县。健全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经验做法,获中国残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邹城成为全省首个获评“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的县市区。坚决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一排底线,邹城入选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排名第63位。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研究制定集体经济“强村富民十二法”,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被《山东通讯》刊发,城前镇越峰村入选中央红色美丽村试点,峄山镇、香城镇入选省级乡镇党建综合阵地试点。健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守望相助 幸福家园”城市党建品牌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全国社区治理优秀案例。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开展“月比拼、季比武”擂台赛,动态更新“争先创优榜”“后进提升榜”,深化全员绩效“三大排名”,创新评选“绩效标兵”,设立重点工作突破和“三争”成效突出奖,让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成功承办全省绩效管理现场观摩会,新增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36项,139项经验做法在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广,绩考融合典型经验获得“山东改革”公众号、新华社山东智库报告专版刊发。大力开展“走出去学、引进来教、树起标杆赶”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活动,组织党政考察团到青岛、烟台、威海、潍坊考察,学习先进、对标赶超。

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小切口开展私挖盗采砂石资源、城乡公益岗选任、群众不满意事项三项整治,入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关注县。聚焦“三资”领域开展以案促改,获评全省基层监督以案促改“十大精品案例”。全面推开“码上监督”、村级纪检委员“三把关三报告”制度,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批示肯定。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构建“4+16+N”常态化廉洁教育矩阵,全省践行“两创”方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讨会在邹城召开。

2023-12-26 双轮驱动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482.html 1 邹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