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杨翠萍 丁孝武
近年来,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深入实施公共卫生跃升、医疗能力登峰、医疗招才聚智、中医振兴提质、深化医改突破、基层卫生攻坚等“六大工程”,高标准推进托育服务、医养结合等重点工作,医疗卫生硬件条件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疗综合实力位居山东省“第一方阵”。其中,深化医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成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高标准举办全国及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交流会、全国“一老一小”现场交流会。
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质增量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加速。11月15日,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启用仪式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隆重举行,这是我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对提升全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市全力推进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建设,预计年底均能高标准启用。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合作共建,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医疗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建成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护理、骨科、内分泌科以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含建设项目),建成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体数量居全省第3位。
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提档升级。11个县级综合医院、5个县市区中医院和任城区妇保院达到三级水平。医疗人才招引更加有力。106名国内顶级医疗专家在济宁设立“名医工作室”,让群众不出济宁即可享受名医服务。2022年以来,共派出1267名业务骨干到知名医院进修,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攻读博士学位。深化“三下沉三提升”活动,近两年每年遴选600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3个月。
中医药发展跨越突破
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核心,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挂牌成立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新院区投资32.3亿元,建设面积26.1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心脑血管病科等六大专科,2023年底投入使用。
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济宁市及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2022年作为唯一受邀地级市在国家中医药局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介绍。济宁市及所有县(市、区)全部设置公立中医医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曲阜市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医院,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医院入选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单位,全省县级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济宁举办。17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99.6%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邹城、曲阜顺利完成首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为全省示范县评审提供“济宁样板”。
中医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共建成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省中医药类临床重点专科26个,59个专科进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西苑医院济宁医院牵头成立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脾胃病集群。建成国医大师、院士工作室1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工作室4个、省级5个,积极对接国家、省人才培育项目,累计培育国家中医优秀临床人才2名,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名,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1名,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3名,省中医药名医77名。
中医药特色文化进一步弘扬。依托地域优势打造中医药文化高地,探索“12345”工作模式,突出文化引领,弘扬儒医文化,推出“儒医说”“儒医护幼”“运河药膳”“中医夜市”等“运河儒医”中医药品牌,成功立项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研究课题,获评齐鲁中医药文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儒医护幼”创新做法获省卫健委表扬推广。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同步举办儒医论坛、泗水砭石论坛、王叔和文化论坛三个分论坛,持续擦亮济宁中医药文化名片。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7个、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3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6个。
中医药产业快速升级。打造道地药材品牌,评选公布济宁市特色道地药材(运河十二味)名单。指导泗水县圣土农林等3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创建单位。全省首创联合市电视台策划推出“运河药膳”系列节目,深入实施“百味千膳进万家”活动,目前已播出14期。指导入选2023年度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企业1家、拟支持的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1项,省“中医药+”新产品研发推广项目1项,均荣获上级奖励资金。
深化医改蝶变跃升
“三明医改经验”深入推广。加大医改探索力度,建立完善高位推动的组织体系,济宁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深化医改成效明显的地方,全国十个、全省唯一,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鱼台县成功入选全省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纵深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等牵头建立城市医联体104个、专科联盟74个。建成19家互联网医院,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实现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及检验结果线上查询。全市9家市直及省驻济医疗机构、46家县级医院、17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统筹推进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邹城市、曲阜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济宁市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中排名全省第1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有力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从2021年,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已累计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项目117个,购置CT、DR、胃肠镜、彩超等设备500余台套。全市17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建成9个县市区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培育164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累计建成395家中心村卫生室,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工资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14个县市区保障水平提升到8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持续提升,服务经费提高到89元/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4%。扎实开展全省“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已建成“三高基地”156个、“三高之家”1327个。家庭医生签约率位居全省前列。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显著增强
疾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七大提升行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提前1年完成中心业务用房、实验室建设、空编率等核心指标标准化建设,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和市政府督查室通报表扬。
重大疾病防控不断加强。率先在省内建成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信息平台,所有哨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持续强化慢性病管理,逐步形成“社区筛查随访、三级医院诊疗干预”的全程管控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省级及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建成省级、市级健康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全市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22%,超额完成省定92%的考核要求。
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发展。稳步推进“1+10+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设施一流的市心理健康中心建成启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县级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全市共建成“心灵驿站”2201处。精神卫生诊疗服务水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卫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不断健全卫生城镇创建工作规范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全覆盖,2021年、2023年均以高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市建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1个、省级健康促进县10个,整体工作水平居全省前列。
重点人员健康服务全面提升
生育服务政策不断优化。进一步完善生育配套政策,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维护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救助、权益维护和志愿服务等工作,2022年认定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88087人、特别扶助对象5138人。
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全省领先。以高于全国同类地市标准,出台28项支持托育发展政策举措,在省内实现“七个率先”(率先在济宁市卫生健康委设立托育管理服务科,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政策标准,率先组建国有托育集团,率先建设智慧管理平台,率先制定托育机构执行居民价格工作流程,率先完成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率先推广托育服务保险),全市托育机构达到812家,其中备案托育机构676家,居全省第1位;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78个。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标准推进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工作,连续多年将免费婚检、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等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财政买单的免费婚检,去年,全市初婚婚检率达到99%,远高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城乡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新生儿2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和4种耳聋基因检测扎实推进,得到全市群众一致好评。
老年健康服务持续完善。济宁市及8个县市区入选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县),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曲阜市“居家医养、医护巡诊”一体化服务模式做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予以报道。全市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共80家,全市30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245家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为民服务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整治活动强力开展。一是门诊就诊体验不断提升,6 月份以来,门诊诊间结算人次161万人次,群众门诊看病更加便捷,就诊时间明显缩短。二是就医服务更加便捷,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实现床旁入院办理次 45.5万,床旁出院办理人次 35.4万,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措施,受益群众151.7万人次,累计减免费用941.1万元。三是诊后服务更加完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比例分别达到100%、94%、100%。累计为3.46万名患者提供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满意度达到100%。四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市、县两级选派1042名医师开展对口帮扶服务,15名业务骨干挂职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家庭医生签约率63.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
奋勇争先走在前面,勇担使命再出发。下步,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将以“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为目标,紧扣医疗卫生综合能力“登峰”、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普惠”两条主线,聚力打造医疗卫生“六大工程”,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不断增强人民健康体验感、获得感,全力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