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王绍耿
曲阜市防山镇“一块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防山镇西部,总规划面积27.51平方公里,总人口21118人,涉及齐李村、钱家村、王家村、东河套村等10个行政村。近年来,针对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和农民增收难等突出问题,示范片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开展“集体耕种一块田”改革试点入手,积极推动小田变大田,最大化激发“金边银角”土地效能,有效激活了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一池春水”,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一块田”、联农富农做示范的强村富民之路。
“巴掌地”整合为“大块田”
去年以来,片区在核心村齐李村试点开展“集体耕种一块田”工作,即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保证村民土地权益和收益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统一将细碎化的农田连成一片,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销售的富集体、富群众的增收模式。片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间耕作畅通为标准,通过小田变大田、田埂截弯取直、合理布局田间道路、沟渠,实施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溢出土地近300亩。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700亩,复垦土地300余亩,村集体变身“种植大户”,集体“一块田”面积达到1300亩。片区引入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润强现代农业“金凤凰”,在润强现代农业的指导下,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作社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储粮集团济宁分公司、中化公司、山农种业签订订单种业合作协议,合作社只需按照企业生产计划搞好生产,不需要考虑种子育苗、技术指导、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问题,收益稳定,实现了企业、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村民由传统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给村集体打工;集体耕种“一块田”形成规模后,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肥料、人工成本等降低约20%,而产量却大大提升。在2023年“三夏”生产中取得显著成效,仅齐李村“一块田”种植就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万元。截至目前,片区内村集体收入1个村突破200万元,2个村突破100万元,所有村均超过20万元。
“低效田”升级为“特色田”
片区与润强现代农业合作,采用鱼菜共生等先进生态循环模式,为各村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科技人才服务。坚持“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充分挖掘防山农产品种植优势,推出一批防山地理标志性农产品,推动更多特色产业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片区依托防山镇党建综合阵地强村公司平台,对接山东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对“一村一品”特色果蔬育苗、种植、管理、销售渠道、品牌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目前,全镇已涌现出齐李村“金晶蜜”小西瓜、纪庄黄金梨、宋家村樱桃、土门花生油、高家村土陶、钱家村草莓、程庄村玫瑰、刘家庄紫香远等一村一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齐旺的发展格局。片区利用润强农业丰富电商经验帮助各村开启农产品直播带货,培养4名“网红”村支部书记(自然村负责人),销售本村花生、地瓜、土鸡蛋及曲阜境内多种农产品,像今年夏季,齐李村小西瓜一亩地就收入30万元,宋家村小樱桃亩均收入20万元,村集体收入再创新高。
“一块田”裂变为“大产业”
片区发挥省委组织部首批试点项目——防山镇党建综合阵地的功能,在阵地内组建了众兴强村农业有限公司平台,积极与中储粮集团济宁分公司开展“一手粮”收购合作,无中间商赚差价,小麦收购价格每斤高出市场价3分钱,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推动抱团共富融合发展。在“一块田”模式的吸引和防山镇党委、政府的诚意打动下,中储粮集团济宁分公司拟将万吨粮仓项目落户该片区,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170万吨粮食仓储仓和两座粮食烘干塔,建成后不仅能优化防山镇高端农业产业链布局,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基本满足全曲阜一季小麦产出的粮食存储需求。在“一块田”模式的示范引领下,目前片区内10个村已全面铺开“一块田”试点,向大型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