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第41版:T33创新发展印刷厂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跨越

——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34年发展历程

时光如梭,驰而不息。在《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之际,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建厂34周年的生日。

三十四载与时俱进,三十四载砥砺前行,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代共进步,与报业共发展,不断印刷出一幅幅时代发展的优美画卷……

济宁日报社印刷厂成立于1989年,2021年转企改制为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隶属于济宁报业传媒集团,现有职工42人,其中高级工25人,厂区占地30亩。34年来,印务公司秉承“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经营理念,从只能印刷一张4开黑白小报到现在对开双面彩色《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从当年的“铅”与“火”的印刷方式到现在CTP直接制版、油墨预置的数字印刷,其中凝聚着报社领导的心血,凝聚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青春和付出。

让科技融入高端印刷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良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是高品质印刷的关键,坚持科技进步、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是报社党委的共识,34年来,印刷厂多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备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建厂之初的印刷厂设备简单,印的报纸也字迹模糊,当时的印刷水平也就是比蜡纸刻字印刷强点儿,更谈不上发行的时效性了,1991年购买安装第一台北人双色轮转机,印刷的速度才大大提高。1993年《济宁日报》改版为对开报,印刷厂同时购买安装了激光照排机和双色轮转机,照排机和印刷机都实现了双台化,满足报纸印刷的需要,报纸发行的时效性得到了保证。

1994年扫描仪投入使用,淘汰了照相制版机,简化了照相拷贝的工序,节约了照相胶片,图片印刷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生产效率。随后购买使用的自动冲片机,极大地稳定了照排胶片的冲洗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制版时间大为缩短。

2000年,报社党委经多方论证比较,决定购买东方彩色印刷机,结束印刷厂不能印刷彩报的历史。2001年,彩色印刷机如期安装使用,与其配套的微机室、制版室也更新设备,升级软件,购置了赛天使大幅扫描仪、苹果机、ECRM绞盘式激光照排机,组建成鲁西南最大的彩色照排中心。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厂址面积难以适应企业下步的发展,2007年,印刷厂迁至济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时购买安装北人彩色轮转机、ECRM照排机、双面晒版机、虎丘冲片机,全部实现了制版和印刷的双路配置,保证每天报纸的按时出版。

2011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办《济宁晚报》,济宁市结束了没有本地晚报的历史。

济宁日报社印刷厂也开始了紧张的印刷筹备工作,由于印刷厂从没有印刷过“瘦报”,生产的压力可想而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形势,一方面精心组织生产,科学合理地调度工作人员,千方百计保证《济宁日报》和《济宁晚报》的印刷发行,另一方面报社领导果断决策,购买高速双塔轮转印刷机。于是,印刷厂紧锣密鼓地开始收集资料,对比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印刷机价格、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劣,同时咨询兄弟单位使用不同品牌机型的性能差异,选择最适合印刷厂使用的印刷机。通过招标的形式,报社与上海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公司签订了购买轮转机合同。经过紧张的工作,设备在当年10月中旬就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

2021年,济宁日报社印刷厂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号召,转企组建为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划转至济宁报业传媒集团管理,更加有力地搏击市场化大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很多制版印刷的设备都已经落后甚至被淘汰,比如照相制版,已经随着数码产品的发展被淘汰,制版设备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制版的效率和制版质量,CTP直接制版系统可以完美地还原印刷网点,减少制版的中间环节,节约照排制版原料,提高生产效率。印刷厂在报社党委的支持下了解咨询了多家CTP经销商和兄弟厂家,详细对比紫激光CTP和热敏CTP的差异,通过版材的印量、制版成本、制版效率的科学比较,最后通过招标的方式购买了热敏直接制版系统,CTP直接制版系统的使用,节省了人力成本、原料成本,提高了印刷质量,大大缩短了制版时间。从高斯轮转机到CTP直接制版机,印务公司的生产设备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为报纸按时出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印务公司本着打造绿色生产、无污染印刷的宗旨,先后在印刷车间安装VOCs废气处理系统,并将CTP车间的冲版机淘汰,改为免冲洗PS版,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使工作环境得到很大的提升。

以质取胜吸引新老客户

如果说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是稳定质量的基础条件,那么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则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公司管理者们始终坚定地认为印刷质量是整个报纸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社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把印刷质量抓好了,才能提高自身的声誉。印刷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公司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报纸印刷质量,坚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职工的技术素质,在工作程序、人员培训、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质量检查、材料选用等各个方面都严格把关;严格印刷质量的讲评和奖罚;对机器设备的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尽职褒奖,失职问责,有效地促进了车间管理责任的落实。

每次省报协评报样返回后,公司都召开机长会议,认真分析原因,一丝一毫反复核对,真正把问题找准,原因讲透,制定改进措施。随着CTP和CIP3油墨预置的使用,公司积极探索数据化管理。数据是管理的基础,是质量的保证,依据CTP直接制版系统提供的标准化数据,印刷车间对印刷过程中的色彩、套印、水墨平衡、质量检测等方面全面规范,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质量检查体系。公司还积极主动地和报社美编进行交流沟通,邀请美编进厂参观,了解印刷程序和轮转机的印刷特点,避免因选片和调片不准出现图片偏色、套印难度大等问题。在公司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印刷质量一直在稳步提高,连年被省报协评为优质级报纸,为报纸的发行竞争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科学管理打造甘于奉献的职工团队

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精细,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搞得是否扎实,是评价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更需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用制度约束人,用程序管理事,用奖励激励人,印务公司管理者的思路清晰而务实。

公司前期虽然也出台过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制度的不系统不完善逐步显现。2021年,在反复征求管理人员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报社领导审核,重新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从产品质量控制到奖惩措施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并与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公司领导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使员工对劳动纪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更加熟悉,更加重视。

34年来,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努力创新,力求在企业规范化建设中实现新突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伴随济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也正以新的姿态阔步踏上新征程。

2023-12-26 ——济宁日报印务有限公司34年发展历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7023.html 1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跨越 /enpproperty-->